原创传记:没有书的世界我会很悲哀(三)
(二十一)
在邵阳教育学院的两年里,我读的书是不少的。经过两年的教书体验之后,觉得以前所学无非是一知半解。省教育学院的图书馆与资料室是个巨大的宝库,第一次进去的时候心情异常兴奋,好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感觉太新奇了。这么多的书,整齐而有序的排列在书架上静候着我的到来。这是一片浩瀚的知识海洋,是一望无际的深邃的蓝天,我仔细地看过分类书架之后,就找来藏书目录和有关资料了解本图书馆的情况,暗下决心一定要多来看看。
除了学好必修的课程之外,我有计划的针对考研的科目在图书馆选参考书。一位学长告诉我,先还是选准报考学校,看看他们在你选择的专业上招多少人,导师的实力如何。我思考再三,根据教育部的文件精神,西部的大学单科或总分可以少5分上线,我毫不犹豫的就选择了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那时我还不会上网,就只好写信到广西师大研究生招生办询问有关情况。回复很快,得知文学理论考的是北师大童庆炳教授的《文学理论教程》,古代文学史考的是郭预衡先生的《中国古代文学史》,古汉语考的是王力先生的《古代汉语》。星期天就跑到定王台书市,上上下下三层楼全是书,像迷宫一样令人眼花缭乱。我与一位同学找了一个上午,总算如愿以偿买到了所要的书。
回到学校看着这些书发呆了好一阵子,好厚的一大堆,要反复看几次,还要求尽力吃透,谈何容易啊。与同学商量,作了个读书计划,规定了每天的阅读量,几科教材交叉着读,每个礼拜天下午就去图书馆找相关资料看。如果只读某一本书或某一个人的著作,未免视野狭隘了,要多看看不同学者对同一问题的不同意见。这也是陈蒲清教授告诉我们的经验。这样一来任务就重了,工作也成倍的多了。我把心一横,只有与时间赛跑了,拼!
第一学期期中之后我就确定了读书重点。我想先还是要重视文学理论的学习,这是个基础。就把童先生的《文学理论教程》放在第一学期作为重点来攻读。我记忆最深的是读到文学典型的时候,记起了在阳阳教育学院看过的有关书籍,以前有过一点思考,又在此图书馆发现了一本好书——《典型理论史》。在看童先生的《文学理论教程》中这一章“典型”内容时,我花了将近三周的时间来读《典型理论史》。可以这样说,这本书对我加深“典型”的理解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对我以后在高中教学中上小说单元课起到了很重要的指导作用。当我听了湖南师大刘上生教授的小说艺术讲座之后,对中国古典小说的人物形象有了粗浅的了解,对典型理论又有了提高式的认识。趁此在师大书店购买了刘教授的《中国古代小说艺术史》,这本书我校在第二学期作为教材辅导读物发了一本。我想这些书籍对我的帮助是不言而喻的,特别是作为一个红学爱好者,刘先生的书无疑对我起到了引路的作用。以前读《红楼梦》我还仅仅停留在作品的表面,停留在作品的基本情节与整体框架上,是刘先生引导我从艺术的角度去探讨作品的魅力。关于这一点我想以专文的形式来纪念,在此打住不提。
在省教育学院的第一个学期里,我感到最轻松的是背诵唐宋文学作品。在邵阳读书时我是下过苦功夫来积累诗词的,现在拿出《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就有一种无比的轻松与亲切感。仅仅读这两本小册子似乎太少了,就有系统的读一些选集或全集,唐代的李白与杜甫等的全集是必须要读的,宋代的苏轼与欧阳修的全集也是一定的关注的,除此之外我还借道了孟浩然、王维、韩愈、柳宗元等名家的选本来读,在研究古代散文的时候我特意买了巴蜀出版社出版的《韩愈散文选集》与《柳宗元散文选集》,对其中的名篇我是尽可能的熟读与背诵。这样的工作我坚持到了毕业,现在看来真的很有用处啊,古人治学为人的经验值得后人学习,而学生见我课堂上引经据典也很是钦佩,暗暗地学习我苦读的精神。
为了提高背诵效率,我摸索了好多的方法,现在看来其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还是串联法。在邵阳读书时背诵《红楼梦》回目就是这样用的。如果一个作品你没有理解或没有透彻的理解的话,对于成年人来说是难以背诵下来的。我采取了先熟悉材料的办法,然后就把每一句的开头富有特征的词连成一串,像读顺口溜一样,有时采用联想的办法在平时的生活中不时的去回忆去反复,这样就记得准了。我再一次运用这种方法把杜甫的多篇歌行体长诗背下来的。在记忆中理解,在理解中记忆,我废寝忘食地陶醉在其中了。还有就是根据作品的风格来培养阅读与背诵的兴趣,这点也是很重要的。以前我对李白的有一些作品不是很喜欢的,像《敬亭山》《玉阶怨》等作品,总觉得很肤浅,后来看过袁行霈的《唐诗艺术论》一书之后,我的观念有所改变,对李白这类小诗有了新的看法。我更多地关注杜甫的作品。杜甫是更值得我喜爱与崇拜的,他那种始终装着人民装着国运民生的拳拳之心与殷切情怀,是每一个知识分子都应该学习的。杜甫为后世树立了一座人格的高峰。
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有的诗人没有留下什么作品,但就是那一篇两篇使他占据了一个时代的重要的一角。张若虚、刘希夷等就是这样的大家。闻一多先生对张若虚的评价是很公正的,也是很崇高的。闻先生说:“张若虚以一首《春江花月夜》而独步千古。”我看闻先生的《唐诗杂论》时特别记得这句话。因此,我找了较多的资料,尤其是好几位古典文学专家写的鉴赏《春江花月夜》的文章,看他们如何解读这个不朽的名篇。对北京大学吴小如先生的赏析文章最为满意。我一气背诵了《春江花月夜》,还有刘希夷的《代悲白头吟》。刘希夷的作品让我看到了曹雪芹以林黛玉身份写的《葬花吟》的影子。读起来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一对照《红楼梦》就豁然开朗了,雪芹高明呀,活学活用了。
一个学期下来,我记诵的东西还是比较多的,至少我自己认为是满意的。我在这样的日子里过得很充实。书给了我紧张的生活也给了我的快乐时光;给了我幸福的记忆也给了我无尽的忘却,我在书的世界里忘却了外面的世界,我感觉到了自己是个有价值的人。(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