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阅读上一章

第11章:天 道

【题解】

君道效法天道,无为而贵;臣道拘于人道,有为而卑。这就是本文所论述的中心问题。所以,《在宥》篇所谓“有为而尊者,天道也;有为而累者,人道也。主者,天道也;臣者,人道也。天道之与人道也,相去远矣,不可不察也。”正可用来概括此篇大意。

陈鼓应先生认为全文系“杂纂而成”,“各节意义不相关联”;并沿袭旧说,判定“夫帝王之德”至“非上之所以畜下也”一节文字为伪作掺入,而予以删除。其实不然。一、细按本篇章法,首段为总论,其余皆为引证文字,文章前后自有脉络关连,并非“杂纂而成”;二、被删去部分,与上文笔意衔接,而所述君道无为而贵,臣道有为而卑的思想,又与“舜[shùn]问”以下文字的基本观点相一致,可见此节并非伪作。总之,本篇行文自有脉络可寻,作者所阐发的观点虽与内篇有所抵牾,但却既能做到自圆其说,又能符合道家虚静无为的基本精神。

天道运而无所积[1],故万物成[2];帝道运而无所积[3],故天下归[4];圣道运而无所积[5],故海内服[6]。明于天[7],通于圣[8],六通四辟于帝王之德者,其自为也[9],昧然而无不静者矣。圣人之静也,非曰静也善,故静也;万物无足以铙心者[10],故静也。水静则明烛须眉[11],平中准[12],大匠取法焉。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鑑也[13],万物之镜也。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14],故帝王、圣人休焉[15]。休则虚,虚则实,实者倫矣[16]。虚则静,静则动,动则得矣[17]。静则无为,无为也则任事者责矣[18]。无为则俞俞[19],俞俞者忧患不能处,年寿长矣。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万物之本也。明此以南乡[20],尧[yáo]之为君也;明此以北面[21],舜之为臣也。以此处上,帝王、天子之德也;以此处下,玄圣素王之道也[22]。以此退居而闲游[23],江海、山林之士服[24];以此进为而抚世[25],则功大名显而天下一也。静而圣,动而王,无为也而尊,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夫明白于天地之德者[26],此之谓大本大宗[27],与天和者也;所以均调天下[28],与人和者也。与人和者,谓之人乐;与天和者,谓之天乐。庄子曰:“吾师乎,吾师乎!齑万物而不为戾[29],泽及万世而不为仁,长于上古而不为寿,覆载天地、刻雕众形而不为巧,此之谓天乐。故曰:‘知天乐者,其生也天行[30],其死也物化[31]。静而与阴同德[32],动而与阳同波。’故知天乐者,无天怨,无人非,无物累,无鬼责[33]。故曰:‘其动也天,其静也地,一心定而王天下;其鬼不祟[34],其魂不疲,一心定而万物服。’言以虚静推于天地,通于万物,此之谓天乐。天乐者,圣人之心以畜天下也[35]。”

【注释】

[1]天道:指自然界及其运行的规律。 运:运化。 积:滞积不通。

[2]成:生成。

[3]帝道:指帝王应具备的“无为”之道。

[4]归:归附。

[5]圣道:指下文所说的“玄圣素王”之道。

[6]服:宾服。

[7]天:天道。

[8]圣:圣道。

[9]自为:谓纯任万物自由发展。

[10]铙:通“挠”,挠乱。

[11]烛:照。

[12]中:合于。

[13]鑑:通“镜”。

[14]平:准则。

[15]休焉:谓使心息虑。

[16]者:当为“则”字之误。 倫:当为“備”字之误。備,完备。

第1页已经结束,点击进入下一页

第11章:天 道

学名著文库
你刚刚阅读到这里

1/1

返回 庄子讲读
加入书架

加入书签

书籍详情 好学名著文库 恢复默认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