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阅读上一章

第5章:《高唐神女赋》

中国文学关键词

1,巫山神女

“巫山神女”的形象,在“中国女性形象”——如神女、烈女、侠女、才女、名女等——的谱系中,是有着特殊意义的一个。因为自宋玉肇其始以来,,无疑形成了两个重要的文学传统,一个是她在中国历代诗文中,慢慢积淀成为一种排解不开的“巫山神女情结”。另一个是,她在小说戏曲起艳情诗等俗文学中,越是到后来,越是形成了一套艳情文学的语汇。先说前者。诗人的心目中这种情结的内涵是丰富而深刻的,略举有三:其一,自有此情结以后,中国文化中对女性的态度,出了“昵”之外,又增添了一分“敬”。比如,贾宝玉对于女性的态度便是“昵而敬之”的,非“占有式”的,非“沉溺式”的。其二,由于神女具有一种奇情梦幻式的特点,这便满足了中国文人对于女性的特殊的心理渴望。于是,巫山神女就成了“想象的满足”、“替代的补偿”。中国历代有那么多的失意文人,他们的心灵创伤恰恰就在神女的这种梦幻性质中,获得了满足与补偿。《聊斋志异》中如许的花妖狐媚,或许就是最好的佐证。其三,神女的梦幻特点,已经超越了女性的本义。此时,原先描写女性的文本,指向了超女性的涵义:如美好的理想、人生的追求等等。这种新的涵义无非是为了寻找通往一种更大的解脱,但又最终得不到的、乌托邦式的人性冲动。

再说以巫山神女为中心的一套艳情文学的语汇。譬[pì]如“云雨”“巫山”“高唐”“阳台”“神女”“枕席”“自荐”“襄王”“雨梦”“巫山梦”“高唐梦”“楚国梦”“阳台梦”“朝云暮雨”“阳台路”等。常常作为男女性爱的代语,大大丰富了中国情色文学的表现力。

但是,这两个文学传统之间的界限,并不总是很分明的。

2,朝云

《高唐》《神女》二赋,为中国浪漫文学之祖。“朝云”为浪漫文学中极美魅之词语。“神”女有四义:变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梦遇、聚散无常(意似近而既远兮,若将来而复旋)、梦断香消(神独亨而未结兮,魂茕茕以无端)。后代之爱情文学,全面复活神女之四义。仅以宋词举例述之:

变幻不定的感情。如欧阳修《玉楼春》:“来如春梦几多时,去如朝云无觅处。”周密《绿头鸭》:“也浑疑、事如春梦,又只愁,人是朝云。”

聚散无常的恋人。如赵鼎《浣溪沙》:“暮雨朝云相见少,落花流水别离多,寸肠争奈此情何。”

邂逅相逢的情人。如晏几道《采桑子》:“殷勤借问家何处,不在红尘,若是朝云,宜作今宵梦里人。”黄庭坚《满庭芳》:“朝云暮雨,还向梦中来。”

梦断香消的故人。如晏几道《蝶恋花》:“一曲阳春春已暮,晓莺声断朝云去。”陆游《一丛花》:“朝云梦断知何处,倩双燕,说与相思。”

3,巫山高与阳台路

从文学形式来看,由于文学典范的踵事增华,形成了后世相当多的诗题、曲调或词调,这正是题材优先的现成思路影响文学创作(即并非有真实情境,而是套用前人的题材或典故来引发写作冲动)的一个重要的例证。诗题有“巫山高”(《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有十二首,《增订注释全唐诗》有二十首,《御选宋金元明四朝诗》有十四首)。“巫山女”、“高唐云”“朝云引”等;宋词元曲中有“巫山一段云”“高阳台”“阳台梦”“阳台路”等。

问题分析

1,《高唐赋》与《神女赋》的关系?

黄侃先生在《文选平点》中说:“《高唐》、《神女》实为一篇,犹《子虚》、《上林》也。”此说极是。因为两者有如珠联璧合的整体,有着文断而神连的绝妙构思:《高唐》导其先,赋山水游猎之奇厄骇俗;《神女》殿于后,绘美女情态之惊艳神奇。二赋联手,相得益彰,堪称中国情爱文学的经典之作。而萧统将这两篇赋同归入“情”类门下,表明欲的感染力、男女之情的魅惑力,正成为情的主要内容。

2,《高唐神女赋》或被称为“中国浪漫文学的源头之一”,但其描写的内容缥缈神秘,有无根据?

第1页已经结束,点击进入下一页

第5章:《高唐神女赋》

学名著文库
你刚刚阅读到这里

1/1

返回 文选讲读
加入书架

加入书签

书籍详情 好学名著文库 恢复默认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