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传记:没有书的世界我会很悲哀(一)

学段:职业成长  学科:文学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红楼一痴
摘要:我的读书生涯——《没有书的世界我会很悲哀》 红楼一痴/著,我不敢相信我的世界里没有书将会是个什么样子。 ——作者手记…

(六)

高考失败之后,父亲把我插在应届生里复读。高四这一年我是浑浑噩噩度过来的。那时心里非常急躁。因为我不能不去面对高考,面对前途,我的数学在高考中一塌糊涂,是全校的最低分,给一中的文科数学综合评价拖了后退抹了黑。父亲说,不管你有什么爱好和特长,自己没有先拿到饭碗一切都无从谈起。想来也是啊,即使是专业作家也得靠工资生活,好像听说过中国唯一不拿工资的作家是巴金,全靠稿酬养活自己。我想读书考学校才真是立身之本啊,父亲说的有道理,读课外书,做作家梦只是业余的爱好与兴趣。我只好一切从头开始,从高一的函数学起。每一次模拟考试让我或多或少的丧失了信心与意志,因为我与那些成绩好的应届生来比尚且还有一段差距,何况那时插班的复读生有近三十人之多。那时的升学率是很低的,好像只有百分之十三多一点,还包括中专在内。对于每一个有高考任务的学生来说都是在走独木桥,文科招生比例更小。压力更大。我是带着痛苦而无奈的心情在复课的

我曾经一度的迷茫,伤感,颓唐丧志。虚弱的躯体,疲劳的大脑神经,永远也睡不满足的瞌睡,让我感到这个世界真的很无奈,也很无聊。盼望着放月假。放假了可以在后操坪狂奔几圈之后洗个热水澡,然后睡觉,然后醒来翻自己喜欢看的书。那时不知道读些什么书好,很盲目的,因为一方面要应付枯燥的学习,另一方面要遏止不了自己读书的兴趣。订阅了《散文》月刊,这个杂志的封面非常素雅,非常明快,淡淡的色调,自由的意境,都是写意的山水、花草、鱼虾,给人清新扑面之感。里面的一些栏目我很喜欢,尤其是“散文百家谈”,很多作家与自由撰稿人在上面针对散文的文体特质发表了自己独特的看法。那时我真的不知道什么叫散文,也不知道什么样的散文是好散文。我只喜欢文风朴素,平等叙述,没有任何架子,不居高临下的散文。那些故作高深,卖弄辞藻,披着华丽外衣又隔靴搔痒的散文我总觉得很做作,读来赶到有种恶心。巴金晚年的散文,贾平凹的散文对我的影响很大。在《散文》杂志上读过贾平凹的《秦腔》,为他的朴素而有张力的语言所打动,读巴金的回忆录很有感触,尤其是读到他的《怀念萧珊》每每禁不住垂泪而泣。他们的散文很随和、很亲切,很平等,感情激荡但很冷静,是洗尽铅华见真淳后的舒坦,又好像是一个阅历丰富的智慧长者在与你促膝谈心,让你丰富了知识,增长了见识,领悟了人生,就如受伤后的抚慰,多么想依耐不愿离开。

在那段时间,学者散文悄悄兴起。看过一位女散文家马丽华在《散文选刊》上介绍余秋雨的一篇短文,盛赞余秋雨开创了散文的新领域。后来的文学批评家称之为大文化散文。余的这些散文最初在由此我找来了巴金主编的《收获》杂志,有个专栏叫做“山居笔记”,后来成了余秋雨的一本散文集书,上面有《一个王朝的背影》,看到这篇文章时,“山居笔记”这个专栏已经开了好几期了。因为教室的最东头是学校的图书室,管理员肖艳琼老师与我很熟,我问她图书室有没有订《收获》,她说这样的大型纯文学期刊任何一个图书馆都会订的,文科生啊要了解些常识哦,便呵呵一笑。我不好意思的向她借了好几本《收获》,一气把余秋雨的这组散文读完。当时只觉得我从这些文章里知道了很多东西,了解了中国古代科举的种种丑闻,尤其是《十万进士》一文,余秋雨介绍了仕子科场舞弊的高超手段,那是我们后人想都想不到的。后来余秋雨出版了散文集《文化苦旅》一书,从报上得知是一畅销书后,急忙四处打探购买。在中南政法学院读书的同学毛月红与我常有联系,我托他在武汉买余秋雨的新作《文化苦旅》。他便在寒假带回来一本,一看是盗版的,他解释说一版再版都销售一空啊。想想也是,谁叫它畅销啊,畅销就会有高额利润,有高鹗利润就会有盗版,甚至会有半路出道的三流文人欺世盗名用“余秋雨”三字做幌子写书出书,到处招摇撞骗。不过我还是很感激这位毛同学的,尽管是盗版,书中也有不少的错别字,但我毕竟还有个完整的本子可以在床头厕上悠悠赏读啊。

也是看《收获》,我还了解了另一位作家李辉。他在《收获》上也辟有专栏,叫做“沧桑看云”。读他的文章我了解了许多现代作家的人生遭遇和创作历程。了解了沈从文与丁玲之间的恩怨,了解了郭沫若在文革中的无奈——他无力保护自己的儿子,了解了冰心赵朴初吴文藻之间的纯洁友谊,了解了周氏兄弟之间的不同人生轨迹……李辉的文风与余秋雨不同,没有辛辣的嘲讽,也少激情澎湃的抒情议论,有的是冷静的叙述,凝重的思考。

那一年陕西作家是出尽了风头,陈忠实,高建群、贾平凹红得发紫。尤其是贾平凹的《废都》,在各大报纸上炒得沸沸扬扬。在大学读书的几位同学写信回来,说大学校园里在大面积的谈论《废都》。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运作已经有两年了,人的观念也开始有了一定的转变,在那个特定的背景下出现了《废都》,正印证了贾平凹的书名“浮躁”,那时在不太懂事的我看来,好像人们谈论的就是两个东西——钱与性,文化似乎堕落,文人心理空虚,有的人格分裂,到处找发泄的对象。关于《废都》,我最初是看到《中国青年报》有过部分连载,很好奇。贾平凹在文章里写到性行为时大胆露骨,总是让读者最冲动的时候就删去后文,用小方框替代,还申明说此处省略几百字。可以说那时的整个中国大中学校园不看《废都》的人恐怕不多,报纸杂志等很多媒体对贾平凹展开了大讨论。有的大加挞伐,把他比作流氓,说庄之蝶就是贾平凹的化身;有的大加吹捧,说贾平凹真实的写出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中国知识分子的文化心态;有的说《废都》太颓废了,充满了感伤色彩,有的说《废都》是蹩脚的《金瓶梅》现代版。最后《废都》一时就成为了禁书。我是在《废都》成为禁书后看过寄自武汉华中政法学院读书的同学陈海涛买的盗版书,是与另一个同在插班的复读生陈尤英在课堂上读完的。记得这本盗版的《废都》上写着很多的评语,大部分是对照《红楼梦》与《金瓶梅》来评价。现在看来尽管那些文字很粗糙,评价也很不公平,但肯定是人文学院的高年级学生写的。正因为这些粗俗的评语,勾起了我对此书的思考,前前后后回忆起来,觉得它对《红楼梦》的借鉴是有的。西京城里庄之蝶躺在奶牛腹下喝牛奶,行为怪诞,与《红楼梦》中的癞头僧极为相似;他唱的民谣与《好了歌》也异曲同工。

也因为此,我重读了红楼。

【相关文章】好搜一下
梁雪梅:记忆深处的表情

梁雪梅:记忆深处的表情

记忆深处的表情(湖南省岳阳县三中山钟文学社 梁雪梅)深夜,冷秋的风将路旁的树叶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