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9.人物性格发展史——谈情节
情节是叙事类文学作品特有的一种表现手段。小说、戏剧、叙事诗中都少不了情节。情节安排得巧妙,曲折离奇,作品就有吸引力。《儒林外史》第三回中有“范进中举”一段。范进一介书生,家贫如洗。他做了一生的登科及第梦,却考了 20次,年过五旬,一次也没考上。这年,他又向岳丈胡屠户要钱进乡赶考,不想被骂了个狗血喷头。可就在这次,他吉星高照,中了个举人。范进一时高兴,气噎胸中,竟疯了。情急之中,还是胡屠户来得痛快,一巴掌打下去,范进这才回过神来。这段情节十分生动,人物命运一波三折,令人百读不厌。
社会生活中的矛盾冲突,是构成文学作品情节的基础。生活中的矛盾一般都经历了发生、发展、激化、最后解决的全过程,因此情节一般也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构成。就像在“范进中举”一段中,范进履试不中是开端,开端的作用在于预示矛盾冲突的性质及其发展方向;向岳文要钱被骂是发展,在发展阶段,事件向多方面展开,矛盾逐步激化,接近激烈;喜而致疯是高潮,高潮是情节中最关键、最精采的部分,也是情节发生重大转折的地方;挨打苏醒是结局。在结局中,矛盾冲突得到最终解决,人物的性格和作品的思想得到充分体现。
表面看来,情节如何安排似乎是随意的,故事都有编的成份。但实际上,情节的安排和情节的发展都和作品中的人物性格特征直接相关。范进听到中举以后高兴得疯了,这种情况在现实中并不多见。想想他中举之前所受的挫折和侮辱,想想这一来他日后生活将发生的巨大变化,有这种表现不又是很自然的吗?悲极而喜,喜极而悲,这是事物合乎逻辑的发展。长期受压抑使范进的心理变得极度脆弱,经不起情感的起伏迭宕,所以情节发展到变疯一段,根本原因还在于,在他的性格中早就种下了悲剧的种子。
人物性格的发展是情节发展的依据,情节就必须按照人物性格的发展的逻辑来安排。前苏联作家法捷耶夫曾经谈到在创作中经常出现情节并不随意听任作家摆布的情况。例如在《毁灭》中,他塑造了一个革命队伍中的逃兵——美狄克的形象。最初他设想让美狄克自杀,但当他依据美狄克的性格一步步写下去;逐渐发现,自杀的情节根本无法出现,美狄克正是由于怯懦才逃离了革命队伍,他又哪来的勇气自杀?作者开始相信,他不能也不应该自杀。最终,人物性格发展的自身逻辑推动作者改变了原来的构思。
人物性格的发展支配着情节的发展,但在另一方面,人物的性格也只能在情节的发展中才能显露出来,因此,情节也不是完全被动的。在《红楼梦》中,“身为下贱”的晴雯的那种反抗精神就是通过“补裘”、“撕扇”、“反抄捡”等情节表现的。凤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之所以人们觉得她奸刁狡诈,也是由于有“协理宁国府”、“弄权铁槛寺”、“逼死尤二姐”的情节。情节展示人物的行为和心理,暴露人和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随着情节的展开,人物的个性越来越鲜明,所以高尔基说,情节是“某种性格、典型的构成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