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阅读上一章

第16章:韩愈文集 卷十二·杂著二

【获麟解】

(《尔雅》曰:“麟,身牛尾,一角。”获麟事见《春秋》鲁哀公十四年。元和七年,麟见东川,或疑公因此而作解。然李翱尝书此文以赠陆亻参曰:“韩愈非兹世之文,古之文也。其词与意适,则孟轲既没,亦不见其有过于斯者。”亻参死于贞元十八年,则此文非元和间作也。今按:此文有激而托意之词,非必为元和获麟而作也。)

麟之为灵昭昭也,咏于《诗》,书于《春秋》,(书或作载。)杂出于传记百家之书,虽妇人小子,皆知其为祥也。然麟之为物,不畜于家,不恒有于天下。其为形也不类,非若马牛犬豕豺狼麋鹿然。(马牛或作牛马。鹿然或作鹿之状,或无之字。皆非是。)然则虽有麟,不可知其为麟也。角者吾知其为牛,鬣者吾知其为马,犬豕豺狼麋鹿,吾知其为犬豕豺狼麋鹿,(下或有也字。)惟麟也不可知。不可知,则其谓之不祥也亦宜。虽然,麟之出,必有圣人在乎位。麟为圣人出也。圣人者,必知麟,麟之果不为不祥也。又曰:麟之所以为麟者,以德不以形。(下或有也字。)若麟之出不待圣人,则谓之不祥也亦宜。(下或有也字,或有哉字。宋远孙曰:“《关雎》之应,实无麟而若麟之瑞;《春秋》之作,实有麟而非麟之时。”)

【师说】

(柳子厚《答韦中立书》云:“今之世不闻有师,独韩愈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为师,愈以是得狂名。”又《报严厚舆书》云:“仆才能勇敢不如韩退之,故不为人师。人之所见有同异,无以韩责我。余观退之《师说》云,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其言非好为人师者也。”学者不归子厚,归退之,故子厚有此说耳。)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阁本无此五字,非是。)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庸,或从阁、杭作岂,或并有二字,而无夫字,皆非是。)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存一作资。或无也字。)嗟乎!(嗟上或有咨字,非是。)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且或作已,下或作去,皆非是。)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一作矣。)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非上或有也字。方云:读音豆,《周礼天官》注,徐邈读。马融《笛赋》作句投,徒斗切。何休《公羊》序:失其句读,不音。山谷《和黄冕仲诗》,只从如字。)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似一作类。)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盛或作大。按官盛语见《中庸》。)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或作鄙之。)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其可或无其字。)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句绝。)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至周,问礼于老聃,访乐于苌弘。《史记》曰:“孔子学鼓琴于师襄子。”《左氏传》曰:“郯子来朝,孔子问少昊氏以鸟名官之故。”苌音长。郯音谈,国名也。方无“孔子师郯子”五字,而以“苌弘、师襄、老聃”六字连下句“郯子之徒”为句,曰校本一云郯子下当有“数子”二字,其上当存“孔子师”三字为是。今按:孔子见郯子,在适周见苌弘、老聃之前。而圣人无常师,本杜氏注问官各语,故此上句既叙孔子所师四人,而再举郯子之徒,则三子在其中矣。方氏知当存孔子师字,而不知当并存上郯子二字,乃以下郯子二字,属上句读之,而疑郯子之下更有数子二字,误矣。)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子下有曰字。方从杭本云:“《论语》本无则字,曰字似不当有。”)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故上或无是字。)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蟠,贞元十九年进士。)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学上或有请字,无下余字。)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第1页已经结束,点击进入下一页

第16章:韩愈文集 卷十二·杂著二

学名著文库
你刚刚阅读到这里

1/1

返回 韩愈集
加入书架

加入书签

书籍详情 好学名著文库 恢复默认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