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阅读上一章

第8章:马 蹄

【题解】

此篇与《骈拇》篇同旨,在着意宣讲恢复人的自然本性。所不同者,此篇主要以马设喻,谓马属性自然,只知食草饮水,喜则交颈相摩,怒则分背相踢。由于伯乐施以各种约束,以致马死过半。因此马也学会“诡衔窃辔”的盗智,此皆伯乐之罪。由马及人,远推所谓“至德之世”(原始社会),禽兽成群,草木遂长,人与禽兽为伍,与万物并生,无知无欲,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没有君子小人之别,处于“常然”,“是谓素朴”世界。及至儒家圣人,提倡仁义礼乐,以匡正天下,使民自矜好诈,争归于利,真是罪大恶极!

作者反对“圣人”以仁义礼乐禁锢人的自由思想,主张个性解放,在当时来说,自然具有很大的进步意义。同时,作者因主张恢复人的自然本性,而向往愚昧无知的原始社会,显然,这种愤激思想又带有严重的消极虚幻性。

马,蹄可以践霜雪,毛可以御风寒,龁草饮水[1],翘足而陆[2],此马之真性也。虽有义台、路寝[3],无所用之。及至伯乐[4],曰:“我善治马。”烧之,剔之[5],刻之[6],雒之[7],连之以羁馽[8],编之以皁栈[9],马之死者十二三矣;饥之,渴之,驰之,骤之,整之,齐之,前有橛饰之患[10],而后有鞭筴之威[11],而马之死者已过半矣。陶者曰:“我善治埴[12],圆者中规[13],方者中矩。”匠人曰:“我善治木,曲者中钩[14],直者应绳。”夫埴木之性,岂欲中规矩钩绳哉!然且世世称之曰:“伯乐善治马,而陶匠善治埴木。”此亦治天下者之过也[15]。

【注释】

[1]龁(h河):啃,咬。

[2]翘:扬起。 陆:跳跃。

[3]义台:即仪台,天子、诸侯行礼之台。 路寝:即正寝,正室。

[4]伯乐:姓孙,名阳,字伯乐,相传是秦穆公时善相马者。

[5]剔(t梯)之:剪剔马毛。

[6]刻之:凿削马蹄。

[7]雒(lu洛)之:用红铁烙火印,作为标识。

[8]羁:马络头。 馽(zh执):牵绊马足的绳子。

[9]皁(zo造):马槽,饲马饮食的地方。 栈:以木排成的地板,马居其上,可以避湿,俗名“马床”。

[10]橛(ju绝):马口中所衔的横木。 饰:马络头上的装饰物。

[11]鞭、筴:都是打马的工具。筴,通“策”。

[12]埴(zh直):粘土,可烧制陶器。

[13]中(zhng众):恰恰相合。 规:成圆之器。

[14]钩:木工划曲线的工具。

[15]过:过失。

吾意善治天下者不然[1]。彼民有常性,织而衣,耕而食,是谓同德[2];一而不党[3],命曰天放[4]。故至德之世,其行填填[5],其视颠颠[6]。当是时也,山无蹊隧[7],泽无舟梁;万物群生,连属其乡[8];禽兽成群,草木遂长[9]。是故禽兽可系羁而游,鸟鹊之巢可攀援而窥[10]。夫至德之世,同与禽兽居[11],族与万物并[12],恶乎知君子小人哉?同乎无知[13],其德不离[14];同乎无欲,是谓素朴;素朴而民性得矣;及至圣人[15],蹩躠为仁[16],踶跂为义[17],而天下始疑矣;澶漫为乐[18],摘僻为礼[19],而天下始分矣。故纯朴不残[20],孰为牺尊[21]?白玉不毁,孰为珪璋[22]?道德不废,安取仁义?性情不离,安用礼乐?五色不乱[23],孰为文采?五声不乱[24],孰应六律[25]?夫残朴以为器,工匠之罪也;毁道德以为仁义,圣人之过也。

第1页已经结束,点击进入下一页

第8章:马 蹄

学名著文库
你刚刚阅读到这里

1/1

返回 庄子讲读
加入书架

加入书签

书籍详情 好学名著文库 恢复默认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