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阅读上一章

第395章:三八四、藏巧于拙 寓清于浊

藏巧于拙,用晦而明,寓清于浊,以屈为伸,真涉世之一壶,藏身之三窟也。

【译文】

隐藏智巧于笨拙,用隐晦而明察,寄寓请纯于浊世,以屈曲为伸舒。真正涉足世事的救命法宝,安身立命的避祸方法啊。

【注解】

藏巧于拙:有才能而不显示出来。此成语出处就是本条文字。

用晦:谓隐藏才能,不使外露。《易明夷》:“君子以莅众,用晦而明。”王弼注:“藏明於内,乃得明也;显明於外,巧所辟也。”

寓: 动本义寄居,寄住。《说文》:“寓,寄也。”寄托,含蓄,隐含。

清:本义水清。跟“浊”相对。《诗魏风伐檀》:“河水清且涟猗。”

浊:本义浊水。与“清”相对。《诗小雅四月》:“载清载浊。”浊世,混乱的时世。《楚辞九辩》:“处浊世而显荣兮,非余心之所乐。”佛教语。指五浊恶世(佛教谓尘世中烦恼痛苦炽盛,充满五种浑浊不净,即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和命浊。《阿弥陀经》:“释迦牟尼佛,能为甚难希有之事,能於娑婆国土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省作“五浊”。)。《法华经劝持品》:“世尊自当知,浊世恶比丘,不知佛方便,随宜所説法。”

屈伸:亦作“屈申”。屈曲与伸舒。明方孝孺《书夷山稿序后》:“人之穷达,在心志之屈伸,不在贵贱贫富。”进退。《荀子不苟》:“与时屈伸,柔从若蒲苇,非懦怯也。”以屈为伸,即“以屈求伸”。屈:弯曲;伸:伸直伸展。用弯曲来求得向前伸展。比喻以退为进的策略。或“蠖屈求伸”。蠖:昆虫名,行时屈伸其体。比喻人不遇时,则屈身求隐,待来日再展宏图。《周易系辞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伸)也。”

一壶:即“一壶千金”。比喻物虽微贱,关键时得其所用,便十分宝贵。语本《鹖冠子学问》:“中河失船,一壶千金,贵贱无常,时使物然。”陆佃解:“壶,匏也。佩之可以济涉,南人谓之腰舟。”此处的一壶就是指平时并不值钱的东西,到紧要关头就成为救命的法宝,喻可贵难得。

藏身:安身。汉王充《论衡宣汉》:“以已至之瑞,效方来之应,犹守株待兔之蹊,藏身破罝之路也。”

三窟:三个洞穴。见○九四【注解】

【评语】

说一个人不要锋芒太露,不是教人伪装自己,而是办事要分清主次,讲究方法。常言道:“大智若愚”,是说一个人平时不咄咄逼人,到紧要关头自然会发生功效,这就是“中流失船,一壶千金”的含义吧。一个人一生要做的事很多,不可能件件都要劳心伤神,只有碌碌无为的人才会整天为琐事缠身,在世俗面前夸耀自己的才华。人处在世间,要想拥有“中流失船一壶千金”和足以藏身的三窟以求平安,必须有渡世的安全方法:第一是“藏巧于拙”锋芒不露;第二要有“韬光养晦”不使人知道自己才华的修养功夫,而其才能一旦明显,反可为世间所重用。如果将自己的才能都做了琐碎的零工,则其才能绝不会有多大的用处;第三自己虽有清廉的节操,不可超然卓立于社会,应当置身于尘世中而不被其所染;第四不要摆出贤者的姿态,所谓“大智若愚”,屈居于多数人之后,而可以依著自己的才能发展在众人之前。能够按著以上四点去做,可谓渡世之一壶,藏身的三窟了。所以办任何事都应当留有余地才是,最关键的是在污浊的环境中保持自身的纯洁,不露锋芒,韬光善晦并不影响洁身自好,相反,洁身自好是前二者的基础。

【注085】明陈继儒《小窗幽记卷一集醒》同文。缺后二句。

  • 好学考试H5触屏版开放内测
第395章已经结束,点击进入下一章

第395章:三八四、藏巧于拙 寓清于浊

学名著文库
你刚刚阅读到这里

1/1

返回 洪应明:菜根谭注释评析
加入书架

加入书签

书籍详情 好学名著文库 恢复默认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