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功亏一篑
【原文】
子曰:“譬[pì]如(1)为山,未成一篑(2);止(3),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4)一篑;进(5),吾往也!” (《论语子罕第九》)
【注释】
(1)譬如:比如、举例说明。
(2)篑:盛土的竹器。似畚箕之类。。
(3)止:停下来。
(4)覆:被覆、遮盖。
(5)进:前进、继续做。
【语译】
孔子说:“举例来说用土堆成山,只差一畚箕的土就堆成了山;如果这时候停下来,那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呀!比如用土平地、虽然刚倒下一畚箕的土,如果要继续做下去,那也是我自己要继续的呀!”
【研析】
这句话是孔子根据《尚书旅獒》(獒,音“熬”)中的“为山九仞,功亏一篑”所说。意思是:堆一座九仞高的土山,因为差最后一畚箕的土没有倒下而不能成功。用来比喻事情不能坚持到底,只差最后的步骤而功败垂成。当我们还不能看到事情的终点线时,往往长时间努力所产生的疲惫容易使人心生猜疑。“到底还需要多久呢?”“这件事情做得成吗?”殊不知过了山头,便是柳暗花明又一春。这时的心中要是能有一把秉持良知善念的尺,时时衡量着事情的是非对错;要是对的,择善固执,勇往直前,不会因为一时的疲累而迷失了自己所要努力的方向,这样一来成功才会有希望。
【延伸思考】
1、试着订一项自己想要达成的目标。例如:不说谎话。并说说看要如何来保持。
2、想一想“有恒”的好处有哪些?大家一起来讨论看看。
【阅读资料】
段恝一念失道缘
荥阳的郑曙,是著作郎郑虔的弟弟。他博学多能,喜欢追求新奇的事物,个性重气节有担当而乐于助人。有一次,他和朋友一起谈天说地,聊到一件古今奇事。郑曙说:“大家读过《晋书》吧?知道太尉郗鉴的故事吗?晋书最后说他死了,但事实上他现在仍活在世上。”在座的几位友人甚觉惊奇地说:“请告诉我们事情的详细情况好吗?”
于是郑曙就说了以下的故事。
唐天宝年间,定襄县县令段扬有个儿子名叫段恝。他从小就喜好清净无为,喜爱研究道术,不食酒肉。在他十六岁那年,段恝向父亲请求说:“我想游览名山,寻访异人学道。”段扬知道他从小的志向,就答应他的请求,并给了他十万钱,让他出外访师求道。
天宝五年,段恝经过魏郡,投住在一间客栈里。客栈里有一位客人,骑着一头驴,买了好几十斤的药,都是些养生辟谷类的药材。他还天天到市上向胡商寻找一些稀少而他还没买全的药材。段恝观察这位客人,他虽然已经七十多岁了,眉毛胡须白得像雪,但是他的面色却红润得像桃花一般。平时他也不吃五谷杂粮。段恝知道他一定是个修道人,心里非常高兴。等到那位客人有空的时候,段恝就买些珍贵的水果、精致的食物和药品美酒送给他。这位客人感到有些讶异,就对段恝说:“我只是山里的一个平凡老头,到这里来采买药品,并不想让世间的人知道,为什么你能发觉我呢?”段恝说:“虽然我年纪轻,但是我个性喜欢清虚寂静,看了您的言行举止,知道您一定不是个普通人,所以希望和您交往。”那老者听了很是高兴,就请他一起喝酒聊天,谈一些修炼的事。
几天后,那客人事情办好要离开了,就对段恝说:“承蒙不弃,愿意和我交往。我姓孟,名期思,家住恒山,就在行唐县的西北九十里处。”段恝就为他设宴饯行,并诚恳地叩头请求,表示愿意随老者到山中学道。老者说:“我看你确实有坚定的志向,如果这样,我可以让你同行。但是住在深山里修炼是很苦的,你必须忍受许多常人无法忍受的饥饿寒冷。所以许多想学道的人,大部份都知难而退了。而且,山中还有德高望重的老师在,我必须向他禀报,你考虑清楚再做决定吧!”段恝坚决地一再请求。老者知道他修道的意志坚定,就对他说:“我现在尚有要事在身,等到了八月二十日,你再到行唐县来找我吧!从行唐县向西北走大约三十里,有一座孤姥庄,庄里有一位孤姥,她是一位奇人。你可以先去拜见她,并向她说明来意,然后你就暂时住在那里,等我事情办完再去接你。”段恝再次下拜,并欣然接受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