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阅读上一章

第13章:颜渊第十二

12.1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①。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②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③。”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④,请事⑤斯语矣!”

【注释】

① 克己复礼为仁:《左传昭公十二年》中云:“仲尼曰:‘古也有志:克己复礼,仁也。’信善哉!”可知本章云“克己复礼为仁”,本是前人成语,孔子借以回答颜渊的问题。对这一句话的解释,具体见下“集说”。

② 归:称为。《正义》:“《汉书王莽传赞》:‘宗族称孝,天下归仁。’《后汉书郎觊传》:‘昔闻颜子十八,天下归仁。’并以‘归仁’为称仁。”

③ 目:条目,事之要,凡行事撮举总要谓之目。

④ 不敏:不聪敏,自谦之词。

⑤ 事:践行,实行。

【集说】

《马注》:“克己,约身也。”《孔注》:“复,反也。身能反礼,则为仁矣。”

《皇疏》:“克,犹约也。复,犹反也。言若能自约俭己身,返反于礼中,则为仁也。于时为奢泰过礼,故云礼也。一云:身能使礼反返身中,则为仁也。”

《集注》:“仁者,本心之全德。克,胜也。己,谓身之私欲也。复,反也。礼者,天理之节文也。为仁者所以全其心之德也。盖心之全德莫非天理,而亦不能不坏于人欲。故为人者必有以胜私而复于礼,则事皆天理,而本心之德复全于我矣。归,犹与也。又言一日克己复礼,则天下之人皆与其仁。极言其效之甚速而至大也。又言为仁由己,而非他人所能预,又见其机之在我而无难也。日日克之,不以为难,则私欲凈尽,天理流行,而仁不可胜用矣。”

阮元《仁说》:“颜子克己,‘己’字即是自己之‘己’,与下文‘为仁由己’相同,若以克己‘己’字解为私欲,则下文‘为仁由己’之‘己’断不能再解为私,与上文辞气不相属矣。且克己不是胜己私也,克己复礼本是成语,夫子既引此语以论楚子,今又引以告颜子,虽其间无解,而在《左传》明明有‘不能自克’,作‘克己’对解。克者,约也,己者,自也,何尝有己身私欲重烦战胜之说?”

【思考与讨论】

“仁”与“礼”的关系是儒家思想里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在前面的篇章里也记载了孔门师徒对这一问题的讨论,但在后世却以这一章的影响最为深远。尤其是“克己复礼”这样一个高度概括的说法。仔细对比各家解释,看看其间对“克己复礼”的解释有什么不同?如何准确认识这种不同?对这句话本身又当如何认识?

12.2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①,使民②如承大祭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④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注释】

① 出门如见大宾:古时迎宾之礼,宾客尊于自己或与自己相当者,迎于门外,示敬意。

② 使:役使。

③ 承大祭:承,承担。大祭,重要祭祀。此两句皆谓仁当有敬慎之态度。

④ 在邦:《包注》:“在邦为诸侯。”下句“在家”谓“在家为大夫。”《正义》:“在邦谓仕于诸侯之邦,在家谓仕于卿大夫之家也。”以《正义》为当。

12.3 司马牛①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②。”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③乎?”子曰:“为④之难,言之得⑤无讱乎?”

【注释】

第1页已经结束,点击进入下一页

第13章:颜渊第十二

学名著文库
你刚刚阅读到这里

1/1

返回 论语讲读
加入书架

加入书签

书籍详情 好学名著文库 恢复默认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