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阅读上一章

第96章:1831年6月6日

1831年6月6日(《浮士德》下卷脱稿;歌德说明借助宗教观念的理由)

歌德今天把原来缺着而现已补写的《浮士德》第五幕的开头部分拿给我看。我读到斐勒蒙和鲍什斯的茅庐失火,浮士德黑夜站在宫殿走廊里闻到微风吹来的烟火味那一段,就说,'斐勒蒙和鲍什斯这两个人名把我带到弗里基亚海岸,令我想起古希腊那两位老夫妇的有名的传说。不过本剧第一幕的场面是近代的,是基督教世界中的风景。'(斐勒蒙和鲍什斯是希腊传说中住在小亚细亚海岸的一对老夫妇。天神和交通神乔装凡人,游到他们的小茅庐时,他们盛情招待了这两位神。天神就把这小茅庐变成一座大庙,叫他们老夫妇当司祭。天神还答应他们想同时死去的要求,使他们变成两棵交枝树。中国也有类似的传说。《浮士德》下卷第五幕一开场就写了这个传说中的老夫妇。)

歌德说,'我的斐勒蒙和鲍什斯同那两位古代的老夫妇及其传说都毫不相干。我借用了他们的名字,用意不过借此提高剧中人物性格。剧中两位老夫妇及其相互关系和古代传说中的有些类似,所以宜于用同样的名字。'

接着我们谈到,浮士德到了老年,还没有丧失他得自遗传的那部分性格,即贪得无厌,尽管他已拥有全世界的财富和他自己建造的王国,但他看到有两棵菩提树。一座钟和一间茅屋还不属于他自己,他就感到不舒服。他象以色列国王亚哈那样,认为除非拿伯的葡萄园也归他所有,他就仿佛一无所有。(亚哈大约是公元前十世纪的以色列国王,很贪婪,因为贪图侵占拿伯的葡萄园,就把拿伯杀了。详见《旧约。列王纪上》第二一章。从这段谈话看,浮士德贪求无厌,正表现出近代资产阶级的阶级本质。)

歌德又说,'按我的本意,浮士德在第五幕中出现时应该是整整一百岁了,我还拿不定是否应在某个地方点明一下比较好些。'

接着我们又谈到全剧的收尾部分,歌德叫我注意以下几行:

'精神界这个生灵

已从孽海中超生。

谁肯不倦地奋斗,

我们就使他得救。

上界的爱也向他照临,

翩翩飞舞的仙童

结队对他热烈欢迎。'(这段诗是在浮士德死后天使们抬着他的尸体上天时唱的。见原作第一一九三四行以下数行。)

歌德说,'浮士德得救的秘诀就在这几行诗里。浮士德身上有一种活力,使他日益高尚化和纯洁化,到临死,他就获得了上界永恒之爱的拯救。这完全符合我们的宗教观念,因为根据这种宗教观念,我们单靠自己的努力还不能沐神福,还要加上神的恩宠才行。

'此外,你会承认,得救的灵魂升天这个结局是很难处理的。碰上这种超自然的事情,我头脑里连一点儿影子都没有;除非借助于基督教一些轮廓鲜明的图景和意象,来使我的诗意获得适当的。结实的具体形式,我就不免容易陷到一片迷茫里去了。'(从希腊时代起,西方文艺家一直在利用现成的民族神话。歌德对基督教本来是阳奉阴违的,在《浮士德》上下卷里都用基督教的犯罪。赎罪。神恩。灵魂升天之类神话作基础,其用意有二,一是沿袭文艺利用神话的旧传统,一是投合绝大多数都信基督教的读者群众。不过他的《浮士德》下卷的基本思想,是人须在为人民造福的实际行动中才获得拯救,这和基督教的忏悔和祈祷神恩的迷信是不同的。)

在此后数周中,歌德把所缺的第四幕也写完了。到八月,《浮士德》下卷的全部手稿就装订成册,算是完工了。长久奋斗的目标终于达到,歌德感到非常快活。他说,'我这一生的今后岁月可以看作一种无偿的赠品,我是否还工作或做什么工作,事实上都无关宏旨了。'

  • 轻松应考、高效赋能
第96章已经结束,点击进入下一章

第96章:1831年6月6日

学名著文库
你刚刚阅读到这里

1/1

返回 艾克曼:歌德谈话录
加入书架

加入书签

书籍详情 好学名著文库 恢复默认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