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普庵咒
《普庵咒》又名《释谈章》。据明代《伯牙心法》记载:“斯曲即普庵禅师之咒语,后人以律调拟之也。”全曲分:佛头、起咒、第一回、第二回、第三回、佛尾六部分。曲调雅畅清逸,质朴平实,颇有庄严肃穆之感。
曲谱初见于《三教同声琴谱》。根据琴谱旁的梵文字母的汉字译音来看,象是帮助学习梵文发音的曲调。古代曾有普庵禅师,也可能是此曲的作者。普庵禅师是禅宗“临济”法系第十三代法嗣,是一位大彻大悟的大禅师,以度黎民百姓为主。其开示与神迹,广行于教界民间。
《普庵咒》是由许多单音参差组合,构成一个自然的旋律,犹如天地人相互的交融,令人自然进入清净空灵的境界,并能与普庵禅师有求必应的菩萨精神感应道交,念诵起来非常灵验。此咒可普安十方、驱除虫蚁、蚊蚋不生、消灾解厄、镇煞安胎、驱邪除秽、逢凶化吉。
乐曲使用了较多的撮音,帮助音乐造成了古刹闻禅、庄严肃穆的气氛。曲式上不同于一般琴曲,有些类似于丝竹曲中曲牌联结的形式。
《普庵咒》之谱于琴上非常普遍,从明朝万历至民初共有四十多部古琴谱集刊载。由于有些琴谱或题为《释谈章》,或题为《普庵咒》,而谱式也各有差异。因此引起人们不少的猜疑。究竟它们是同名异曲?同曲异名?或异曲异名?其实,大部分琴谱集的《释谈章》或《普庵咒》皆源于普庵禅师咒语,是能伴配辞咒的琴歌。在近四百年的传习过程中,由历代琴人或加工,或缩减,或变奏,因而演变成今日三种普庵咒琴曲:可配以辞咒诵唱的二十一段《释谈章》;可配以辞咒诵唱的十三段《普庵咒》;以及纯器乐化的琴曲《普庵咒》。
第36章已经结束,点击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