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阅读上一章

第一章 追求知识

老子说:不必出门,一个人就能够知道世界上发生的事;不必由窗户往外看,一个人就能够看到天道。

一个人越是追求知识,他所知道的就越少,所以,圣人不必到处跑就能够知道,不必看就能够了解,不必做就能够达成。

对照之老子道德经古文:

不出门,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宗教并不是知识,它是知道。知识属于头脑,知道属于本质,它们之间的差别和距离是非常大的。

那个差别并非只是在于数量,它同时也是品质上的差别。

“知识”和“知道”——它们的不同就象天堂和地狱一样,是天壤之别,所以,第一件必须加以了解的事是“知识”和“知道”之间的差别。

知识从来不属于现在,它总是属于过去。当你说你知道的时候,它已经是一件死的东西,它已经在你的记忆上留下一个记号,它就好象灰尘粘在你身上,你已经离开那个了。

知道永远都是立即的,知道是在此时此地,你不能够对它说任何事,你只能够成为它,当你去讲它的时候,甚至连那个知道也会变成知识,因此那些所有知道的人都说它是不能够被说出来的,你一去讲它,它的本质就改变了,它已经变成了知识,它已经不再是那个很美的、活生生的“知道”的现象。

“知道”没有过去,没有未来,只有现在。记住:现在并不是时间的一部份。

一般人们认为时间分成过去、现在、和未来,这是完全错误的,时间被分成过去和未来,而现在根本就不是时间的一部份,你无法在时间里面抓住它。追求它,你将会错过,试着要去抓它,它将永远都会让你抓不到,因为它是永恒的一部份,而不是时间的一部份。

现在是永恒正在跨越过时间,它是一个会合点,在那里,“永恒”和“暂时”相会合。

在现在的是知道,在过去的是知识,知识创造出未来,过去创造出未来,未来是过去的副产品。

每当你知道,你就开始计划,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计划得越多。“知道” 意味着过去,计划意味着未来,那么你就不让未来有自由,你试图去将它固定在过去的小框框里,你会想要它只是过去的重复,不论它是如何地被修饰和被装饰,你都想要它只是过去的重复。

一个生活在知识里的人就是一个计划的人,而生命是一个没有计划的流,生命是自由,你无法将它框住在一个小洞里,你无法划定它的范围,那就是为什么一个生活在知识里面的人会错过生命。他知道很多,但是他什么都不知道,他知道得太多了,但他的内在是空空洞洞的,你无法找到一个比“知识之人”更肤浅的人,他就只是在表面上,一点深度都没有,因为深度来自永恒。

时间是水平的,它在一条地平线上移动。永恒是垂直的,它进入深度和高度,那就是耶稣十字架的意义:时间横胯永恒,或是永恒横跨时间。

耶稣的手是时间,它们进入过去和未来,在时间里面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复活而进入永恒。他的本性是垂直的,每一个人的本性都是垂直的,只有身体、手、和你的物质部份是水平的。

知识创造出未来,未来创造出担心。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担心、越不安,永远无法很安然,无法好象在家一样,内在会有一个很深的颤抖,这是一种病态。然而一个“知道”的人是完全不同的,他生活在此时此地,这个片刻就是全部,好象明天不存在一样——它的确是不存在的,它从来不曾存在过,它是头脑游戏的一部份,它是“知识之人”的一个梦。

这个片刻就是一切和全部。“知道”垂直地进入这个片刻,进入得越来越深、越来越深。一个知道的人有深度,甚至连他的表面都只不过是深度的一部份。他没有肤浅的表面,他的表面也是深度的一部份,而一个“知识之人”呢?他没有深度,他的深度也是他表面的一部份。

那个似非而是的现象就是:一个“知道的人”(a man of knowing)知道,而一个“知识的人”(a man of knowledge)不知道。他不可能知道,因为知识无法跟生命碰头,它反而是阻碍,是唯一的障碍。它就好象是:一个母亲知道说那个小孩是她的,而一个父亲具有那个知识说那个小孩是他的。父亲只有一个“相信”,在深处他是不知道的,只有母亲知道!

第1页已经结束,点击进入下一页

第一章 追求知识

学名著文库
你刚刚阅读到这里

1/1

返回 奥修:老子道德经讲解
加入书架

加入书签

书籍详情 好学名著文库 恢复默认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