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61. 存在的悲哀——存在主义文学
存在主义文学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其思想基础是存在主义哲学。存在主义哲学的源头可以追溯到丹麦人克尔凯戈尔,中经德国的海德格尔和法国的雅斯佩尔斯直至萨特。伊特是存在主义的集大成者,他在 1943年发表的《存在与虚无》一书阐述了存在主义的基本观点。存在主义认为“存在先于本质”。人不是上帝制造的,没有先天的善恶之分,决定一个人成为什么样的人是他自己的行动,而行动由意识支配,因此存在本质上是自我意识的存在。每个人的自我意识都是独立的存在,在自我意识林立的世界上,人与人之间必然相互排斥,相互倾轧,这个世界没有主宰,没有理性,人生在世都摆脱不了痛苦和孤独,因此存在主义的第二条原则是“世界是荒诞的,人生是痛苦的”。存在主义还认为必须“自我选择”。人处在没有理性的荒诞的世界中,这使他孤独,但也赋予了他绝对的自由,因此他必须自己选择自己,自己创造自己,自己确定自己的人生道路。存在主义强调“自我选择”,表面看来,这包含积极进取的精神。但由于这种自我选择是在荒诞的社会背景中进行的并且最终也无法摆脱荒诞的处境,因此本质上存在主义仍带有深刻的悲观主义色彩。
作为成型的流派,存在主义文学大约出现在二次大战之前。40—50年代是它发展的鼎盛期,60年代已失去势头。70年代以后,随着存在主义文学的一代宗师萨特逝世,作为流派的存在主义文学已不复存在,但存在主义作品至今仍有广泛影响。
法国一度成为存在主义文学的大本营。这里最早聚集起一批存在主义作家,从而使存在主义文学酿成气候。萨特最著.. z的作品是《恶心》,这也是存在主义文学的代表作。此外,他还著有长篇小说《自由之路》以及大量宣扬存在主义观点的“境遇剧”。另一与萨特齐名的存在主义作家是阿尔贝加谬。他的创作高潮在.. 40年代。1942年他出版《局外人)},作品通过一个小职员的心态,阐明了与萨特的《恶心》同样的主题:世界是荒谬的,因而被称为《恶心》的姊妹篇。西蒙娜波伏娜也是一位重要的存在主义作家,她的作品有《女客)}等。几乎在存在一主义文学风靡法国的同时,英国文坛也受到存在主义的影响。维吉尼亚伍尔芙被认为是具有存在主义倾向的作家,此外还有艾伦西利托、金斯莱艾米斯、约翰奎因、约翰布莱恩以及艾里斯默多克等人。美国存在主义文学的兴起主要是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继法国之后,它成为存在主义文学的又一中心。美国存在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有理查赖特,代表作是《土生儿》;诺曼梅勒,作有《白色黑鬼》;索尔贝类等。一般认为,以.. 1957年梅勒发表《白色黑鬼》为界,美国的存在主义文学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作品基本展示人对荒诞世界的躲避.在倾向上更接近于加谬,后一阶段的作品则更倾向于萨特的行动理论。存在主义文学在南美和亚洲一些国家也产生过影响、如秘鲁的巴尔加斯略萨、日本的安部公房和开高健、印度的尼勒墨尔沃尔马都是具有存在主义倾向的作家,意大利的莫拉维也写过一些带有存在主义倾向的作品。
存在主义作品浩繁,内容驳杂,其中一些观众、情绪又是带普遍性的。这就是它们屡屡展现了世界的荒诞性,人生的无意义,这种无意义给人带来的焦灼和痛苦,以及在无意义的大背景下人所不得不进行的无望的挣扎。萨特的《恶心》表现了面对荒诞现实的人的变态厌烦。这是部日记体小说。没有明确的社会背景,没有连贯的情节,通篇是主人公安东纳洛根丁对世界、对自己的恶心感。他为什么恶心?因为庸庸碌碌的生活使他失去了目标,失去了方向,他觉得自己像一块东西般地活着,像东西般活着的人对待一切必然麻木,这也就是加谬的《局外人》中的主人公莫尔索对待人生的态度。《禁闭》描写了人与人的隔膜,别人对自己自由的妨碍,所以作者通过剧中人宣称‘“他人即地狱”。存在主义文学还有一股强烈的怀疑主义、相对主义情绪。《墙》中一位革命者面对敌人的屠刀宁死不屈,想成为英雄,一念之差却出卖了战友,成为叛徒。当然,存在主义作家的思想倾向也不尽一致。像萨特后期投身于社会革命,思想趋于积极,更多地主张通过积极的自我选择改变现实,实现自我价值。在文学观上,他也主张通过文学去干预生活。这与他写《恶心》时的立场已有很大变化。
存在主义文学的艺术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特点:鲜明的哲理性,即有意识地运用具体的艺术形式表达艰深的哲学见解,寓哲理于形象。广泛地运用象征手法处理政治、道德哲理题材,加谬的《鼠疫》、萨特的《苍蝇》都属于这类作品。为人物设定危机四伏、生死攸关的“极限境遇”,从中揭示人物的内心。这在境遇剧中表现得特别明显,同时也表现于一般作品。此外,存在主义作家在创作中还十分注意选择适合作品基本情调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