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37.不了乡土情——现代乡土文学
乡土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一枝奇葩。一般以农村或乡镇生活为题材,具有浓烈的村镇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现代乡土文学的早期代表人物是鲁迅。他在“五四”前后创作的作品处处显露出故乡绍兴的风土民情,并表现出对农民命运的深切关注。在鲁迅的影响下,20年代中期出现了一个专事乡土文学创作的作家群。许文钦的《鼻涕阿二》、《石宕》,王鲁彦的《菊英的出嫁》、《阿长贼骨头》,赛先艾的《在贵州道上》、《水葬》,王任叔的《疲惫者》、《暴风雨下》,许杰的《惨雾》、《飘浮》,徐玉诺的《一只破鞋》,黎锦明的《复仇》,台静农的《蚯蚓们》,彭家煌的《怂恿》等,都以各自熟悉的农村生活为题材,广泛展示了当时当地的世态人情,对现代小说的创作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30年代又涌现出沈从文、废名、萧红、萧军、端木蕻良等一批乡土文学作家。他们仍然保持了描写乡土习俗的整体风貌,但作品的内容和格调方面已出现了积极与消极,干预生活与躲避现实的分野。40至 50年代,在文学大众化运动和解放区工农文学运动的推动下,乡土文学进一步发展为以浓厚地区色彩为特色的小说流派,其中以赵树理为代表的山药蛋派和以孙犁为代表的荷花淀派最为突出。他们的影响一直延续至今。
鲁迅、沈雁冰、周作人等人在乡土文学理论方面建树颇丰。鲁迅因倡导作家关切农村现实,要求作品具有地方色彩,杂入静物、风景等地方风俗而被誉为乡土文学的“领路者”,沈雁冰进而指出,除特殊的风土人情描写外,乡镇的历史变迁,人物的命运,应当是作品的中心主题。由于他们的倡导,乡土文学理论在 40至 50年代日臻成熟。
现代乡土文学以其乡音、乡情、乡镇风物而具有特殊的魅力。《孔乙己》中的小酒店、《药》中的茶馆、《故乡》中的乌蓬船、社戏等,时时让人感受到鲁迅故乡绍兴的风土人情,沈从文的《往事》、《渔》则展示出一幅湘西农村的习俗画。萧红的作品把我们带到广袤的东北平原,那里有纯朴的农民和丰富的物产;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等作品是山西民间生活的真实写照。乡土文学作家一般都对自己的故乡怀着深深的眷念之情。他们热爱那养育了他们的土地,更热爱那里的人民。这种深沉的热爱与眷恋在他们的作品中随处可见。但在现代历史上,农村和小镇随着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而日渐凋落、衰败,农民是最大的受害者。因此,现代乡土作家的作品大多又对苛政、重税、地主、商人的双重盘剥和封建礼教对农民的禁锢和摧残有大量的描写和揭露。鲁迅笔下的故乡就有两种面目。儿时的故乡温馨而浪漫。越到后来,在他的那些反映村镇生活的作品中所能看到的都是农民的血泪。闰土由一个天真活泼的少年变成麻木、呆纯的长工最明显地显示出农民地位的变化。揭示农村的衰败与农民所受的痛苦,这一传统在后来的许多乡土作家那里得到了忠实的继承。茅盾所写的极有乡士气的《春蚕》,叶紫的《火》、《丰收》,沈从文的《牛》、《船上》等,都倾注了对农民命运的思考。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乡土文学是为农民鸣不平,展示农村变革不可避免的文学。它如实展示了村镇的历史变迁及其导致这种变化的社会背景。它为人们留下了现代村社变革的不可多得的历史资料。风俗史与社会变革史的双重特性奠定了它在现代文学中不可替代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