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阅读上一章

第476章:《春秋》是孔子所作吗?

《春秋》是迄今流传下来的我国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也是儒家的主要经典。它总共有1.8 万余字,记载了以鲁国为主的春秋时期的历史,几千年来一直受到学者的重视,为后代编年史的滥觞,在中国史学史、经学史、文化史上均占有突出的重要地位。

人们谈论《春秋》,往往提到孔子。《春秋》是不是孔子所作?孔子和《春秋》是什么关系?历来学者争论不休。

一种观点是,《春秋》为孔子所作。这是自古至今的一种传统说法,最早由孟子提出来。孟子认为,春秋时期社会动乱,邪说暴行屡屡出现,有臣下杀君主的,有儿子杀父亲的,“孔子惧,作《春秋》。……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孟子。膝文公下》)司马迁同意这种说法,并说孔子为作《春秋》曾去过东周,参阅王室所藏的图书,然后“因史记,作《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史记》:《孔子世家》、《十二诸侯年表》、《太史公自序》)以后历代学者多循此说。现代也有学者指出,孔子从大量历史资料中,精密提炼,将春秋错综复杂的史事,写成一部句句严谨,一字之间都成褒贬的十分简练的《春秋》。还指出,孔子之所以著《春秋》,原因之一是内乱。由于当时社会处于动荡变革之中,旧的尊卑上下统治秩序被打乱,孔子就著《春秋》以正名分,给诸侯、大夫以严正的褒贬,从心理上来箝制他们,以安定天下的秩序,恢复周的政治权力。

原因之二是外患。当时不同种族纷纷进入周王朝统治区域,种族矛盾也就特别尖锐,因而孔子著《春秋》是在“尊周攘夷”,“内诸夏而外夷狄”。还有学者提出,孔子说过“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孟子。膝文公下》)如果孔子没有作《春秋》,显然不会为《春秋》承担责任。

另有一种观点,《春秋》非孔子所作,但经过孔子整理。有的学者指出,孔子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创办私立学校的教育家。他为了讲授的需要,搜集鲁、周、宋、杞等故国文献,重加整理编次,形成《易》、《书》、《诗》、《礼》、《乐》、《春秋》六种教本。孔子对它们,尽管有删节,但态度是“信而好古”,也就是保持原有的文字,包括原来的史事内容和表达风格。

也有的学者指出,孔子是根据鲁国和周王室以及其他诸侯国的史官的记载,加以修改,编写成一部简要的史书。《春秋》中的一些字句不过是沿用以前史官的写法,并非孔子的创造。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孔子根本没有著作或删订《春秋》。“五四”以后,钱玄同力倡此说。他认为,孔子和“六经”(《诗》、《书》、《易》、《礼》、《乐》、《春秋》)无关,前人说《春秋》是“断烂朝报”或者“流水帐簿”是确切评价。还有学者指出,《春秋》原是朝报邸抄一类的原始记录。《礼记。坊记》及《韩非子》引述鲁《春秋》共有四条,皆与今《春秋》同,可见今《春秋》即鲁《春秋》,其间并无孔子笔削的痕迹。《春秋》应是鲁史旧文,其中如“郭公”、“夏五”之类,都保存了原来的缺简,但在长期转写流传中,也难免没有一点改动。《论语》载孔子生平言行甚详,其中论《诗经》的最多,对于《春秋》却一字未提。孔子时代《春秋》还是鲁国秘藏的国史,孔子不可能也不必要对这本秘藏的国史进行笔削。有的学者则根据《春秋》记载孔子生年和卒年,认为孔子修《春秋》的说法是难以成立的。因为他不会自称“孔子”,又不能预知自己该什么时候死。孔子和《春秋》的关系,只是孔子曾经把《春秋》作为教材。而且,经孔子一用,《春秋》便逐渐流传到了民间,以后再由孔门弟子一代一代地传述下去。《春秋》并非成于一时或出于一人,而是鲁国史官们在两百多年时间里接续编纂,从而出现了一些前后笔调不尽一致的地方。

鉴于孔子和《春秋》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搞清楚孔子与《春秋》究竟有什么关系,将有助于学术史上一系列问题的解决。

(刘丽)

  • 好学考试H5触屏版开放内测
第476章已经结束,点击进入下一章

第476章:《春秋》是孔子所作吗?

学名著文库
你刚刚阅读到这里

1/1

返回 施宣圆等:中国文化史500疑案
加入书架

加入书签

书籍详情 好学名著文库 恢复默认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