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阅读上一章

第392章:传世哥窑窑址在何处?

哥窑,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瓷窑。它的名字为古陶瓷爱好者所熟知,而研究者则更是对它备加关注。在我国数千年陶瓷发展历史上,哥窑曾在其中占有光辉灿烂的一页,被列为制瓷业兴盛时期的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但是它的烧瓷遗址迄今尚未发现,人们对于这一问题有着不同的看法,它成了中国陶瓷史上引人注目的悬案。

哥窑瓷器是古代中国瓷器中的一种很有特色的品种,它以器身满布大小开片为主要特征。哥窑瓷器胎厚釉润,制作规整,釉色主要有灰青、浅青、米黄等。大小开片,大呈深褐色,小呈米黄色,两种纹片纵横交织,颇有奇趣,被人冠之以“金丝铁线”和“文武片”等美称。哥窑瓷器素雅古朴,庄重不俗,甚合宋代崇尚典雅的风气,因而深受上层社会的欢迎,是专供宫禁内苑、帝王之家欣赏的高级艺术品。由于哥窑瓷器具有高度的艺术魅力和美好的声誉,后世竭力加以仿制,所仿者几使人难辨真赝。近世的古董商也不惜出高价收购这种格调高雅的精美瓷器。

哥窑瓷器留传于世并不多,按照粗略的估计,大约有数十件,分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台湾省故宫博物院,一部分已流落至国外。这些传世哥窑瓷器的产地在什么地方?下面有一段传说。

相传在南宋时期,处州(今浙江省龙泉县)地方有章姓兄弟二人,兄名生一,弟名生二,各自在当地经营一瓷窑。章生一所烧的瓷器以开片纹为主要特征,章生二则烧青釉瓷器(烧窑处即宋代著名的青瓷产地——龙泉窑)。

以后人们习惯上把章生一所烧之窑称为“哥窑”,而把章生二所烧之窑称为“弟窑”或“生二窑”。久而久之哥窑之名广传,远近皆知,蜚声海内。从这段传说看,哥窑窑址在龙泉几乎是无庸置疑的了。因此,多少年来人们一直把传世的那些哥窑瓷器当作章生一在龙泉烧造的产品。直到解放以后,特别是近一二十年,对哥窑的研究才有了突破。近年来,一些专家的新见解更引起了国内外陶瓷研究者的瞩目。

从文献上看,关于哥窑的记载最早是明初宣德年间,据《宣德鼎彝谱》云:“内库所藏:柴、汝、官、哥、钧、定。”这是哥窑之名的缘起。嗣后,明代人曹昭在《格古要论》里考证古器时说:“旧哥窑出(原意为出产于某地,但产地待考,作者未及补),色青浓淡不一。……成群队者,是元末新烧,土脉粗躁,色亦不好。”此段文字说明哥窑有新旧之分,作者认为新哥窑是元末新烧的,可见哥窑的烧瓷下限可到元末甚至明初,比《格古要论》晚约一个世纪的《浙江通志》记载:“处州……县南七十里曰琉华山”,“山下即琉田……相传旧有章生一、二兄弟,二人未详何时人,至琉田窑烧青器,粹美冠绝当世,兄曰哥窑,弟曰生二窑。”这就是前面那段传说的雏形,这里作者搞不清章姓兄弟是什么时代人。但到了明后期嘉靖四十五年,《七修类稿续编》的作者指出:“哥窑与龙泉窑皆出处州龙泉县,南宋时有章生一、章生二各主一窑。”这样逐渐形成了前面那段比较完整的传说,而以后的史料,大都引自此处。由此可见,关于哥窑的文献和传说是不完整的,因而也不能以此为据,但有一点是一致的,即哥窑窑址在龙泉。

既然有窑址,那么一切都解决了?事实并非如此简单。1960年,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对龙泉县的大窑、金村遗址进行了发掘。在大窑和溪口等五处窑址发现了一种黑胎青瓷,器身带开片,其特征与文献中的哥窑特征酷似,但同各大博物馆收藏的那种传世的哥窑瓷器截然不同,这说明传世哥窑瓷器不是在龙泉烧造的。据此,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对龙泉黑胎青瓷、景德镇仿哥窑等瓷片进行了化验、分析,结论是:“传世宋哥窑(器)不在龙泉烧造之说是可以接受的,龙泉黑胎青瓷可能就是正统的哥窑这种说法也是有相当根据的”。这就清楚地表明了文献里所谓的哥窑是龙泉窑的哥窑,而不是烧造传世瓷器的哥窑。这样,烧造传世瓷器的哥窑在哪里就成了一个新的、有争议的问题。有人认为可能在江西景德镇,因为明清两代景德镇仿哥瓷烧得很成功,但没有迹象表明宋元时的传世哥窑在那里。也有人判断也许在江西吉安即宋代吉州窑的产地,因为明人曹昭《格古要论》里提到该地有一个“碎器窑”,但迄今未发现。在另一个明代人高濂的《遵生八笺》里谈到哥窑取瓷土于杭州凤凰山下,似是指窑在该地,有人以此为据,怀疑窑在杭州。说法颇多,但没有人能证实,也没有新的发现,因而确实是一个谜。这个谜,看来只有指望以后的考古新发现了。(陆明华)

  • 好学考试H5触屏版开放内测
第392章已经结束,点击进入下一章

第392章:传世哥窑窑址在何处?

学名著文库
你刚刚阅读到这里

1/1

返回 施宣圆等:中国文化史500疑案
加入书架

加入书签

书籍详情 好学名著文库 恢复默认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