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反对专制、盲从和残暴的勇士
启蒙运动的先驱,虔诚而清朗的伏尔泰,走过的却是杂乱无章的一生。问题从他出生时就开始了。学者们至今还没有弄清楚他何时何地出生,他的父亲是否是亲生父亲。混乱还不止如此,他的乳母以为他会活不下来,于是草草将他洗礼了事,后来又费劲周折,才给他补了一个正式的洗礼。似乎,老天爷在伏尔泰还是一个婴孩时就和他过不去,他们之间的斗争花了伏尔泰一生的时间。
伏尔泰和教士们,以及顺从教会的世俗统治阶级之间矛盾很深。他甚至很长时间没有一个安静的藏身之所。他被拒绝在巴黎居住,甚至曾经被投入巴士底狱。不过他还有一个特权,就是可以在监狱长那里用餐。人们中伤他,诋毁他,诅咒他,禁止和焚毁他的作品。人们指责他的作品放肆、渎神、骇人听闻,指责他恶毒、伤风败俗。人们躲避他就像躲避瘟疫一样。一位神学教授甚至抱怨上天为什么让这样一个人来到世间。
但伏尔泰却安慰自己,遭受如此厄运的不仅仅是他一个人。他的作品还被迫匿名出版,每当作者暴露时,伏尔泰必须否认这是他的作品,但他并不感觉到良心有所顾忌,因为人们有时不得不像魔鬼一样撒谎。之后他更加小心翼翼地伪装自己的意图。有时迫于外界的压力,他也承认自己是天主教徒,甚至到教堂领圣餐。所有这些行为使他具有双重性,他本人也承认自己的弱点:我很愿意成为有信仰的人,但我不愿意成为殉道者。
伏尔泰的私人生活也是一团糟。他手中犀[xī]利的笔是他灾难的根源,他几乎在和整个世界吵架。虽然他深得普鲁士国王的欣赏,被邀请到波茨坦做客,但后来也由于深深的误会——其中不乏有他自己的过错——而不得不离开。
他身边的风流韵事也总是不断:和侯爵夫人们、女演员们、和朋友的妻子、可爱的平民姑娘、半上流社会的夫人们,甚至还有自己的侄女。对于自己的享乐生活,伏尔泰所找到的理论根据是:上帝将我们带到这世界上,就是要我们享乐的,其余的事情都只是平庸、可厌和可悲的。
当然,他没完没了的享乐生活自然需要钱。而这正是他匮乏的东西。尽管他的父亲很富有,伏尔泰还是开始靠借债度日,很长时间以后他才拥有了一些固定财产,但这些钱财的来历却值得怀疑。他晚年时很有钱,拥有一座宫殿和几处乡间别墅,160个仆人,但他的生活纷乱依旧。老年伏尔泰这样写到:我习惯了身体和心灵的无序状态。
即便就是在这样的混乱生活中,他的声望却是在日益提高,他成为欧洲大陆精神领域最著名的人,几乎一生都是欧洲思想界的领头羊。哲学家狄尔泰盛赞他是“最具有生命力”的。他与上帝和世俗世界都保持着个人和书信交往,当然与世界的交往多些,因为上帝对他而言,似乎不是可以直呼其名的对象。他共有两万封书信被保存下来,我们不必因书信和作品的数量太多,就去怀疑伏尔泰作品的质量,要知道,其中许多内容所具有的重要性和趣味性都是没有人可以媲美的。
此外,伏尔泰还创作戏剧。当然,他的戏剧作品同样受到敌视和禁止,但每次演出后在公众中都会引起强烈反响。他的小说一版再版。歌德这样评价他:凡这世上的最完美的能力和技艺,伏尔泰都具备了。因此他才能享誉全球。
伏尔泰的一生也是和教会斗争的一生。他所追求的是思想的自由,是宽容、和平、人类的幸福,是铲除一切不公正和压迫,总而言之就是一种启蒙,不仅是理论上的,而且是行动上的。“只要可能,就让我们带一点微弱的光亮给这堕入谬误的黑暗中的世界。”尼采因此称他为“伟大的人类解放者”。
伏尔泰不知疲倦地发掘基督教义中的荒谬之处。他说,教会向我们展示的不是一个理性的上帝,而是“一只我们应当仇视的怪物”、“一幅充斥着世界的神圣谎言的图画。”上帝“创造了世界又把它溺死,不是为了创造一个更纯洁的人类,而是让地球住满强盗和暴君。他把父辈们淹死后,自己为他们的后代死去,死的没有任何价值,因对他的十字架之死的无知而折磨千千万万的人们,而这无知却是他一手造成的”。“这个我们称之为公正的东西的统治者,这个拥有一大堆热爱他的孩子们的父亲,这个按照他的意志创造了人的万能的主,却会让他创造的生物一个接一个地死去,带给他们的后代不幸和罪愆。”
用哲学家的眼光去看基督教教义,你就会发现它是如此恐怖。伏尔泰不仅没有使上帝成为善,而且成为了罪恶的东西,成为了罪恶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