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阅读上一章

第1章:“哲学”是个舶来品

在中国古代,没有“哲学”这个概念,也没有哪位思想家被称作“哲学家”。用“哲学”这个汉语词汇来表达我们现在所理解的“哲学”概念,实际上是在19世纪,从一位名叫西周的日本哲学家那里开始的。中国晚清的学者黄遵宪(1848—1905)把这一表述介绍到中国来。逐渐地,中国学术界也就开始用它来表述古今中外的哲学学说了。

西周用“哲学”这个词翻译的是英语philosophy,而英语philosophy是来自另一个拉丁词philosophia,而philosophia又是从希腊词演变而来。所以,“哲学”这个概念,我们一直可以追溯到西方文明的源头那里去。可以说,“哲学”是一个舶来品。

那么,当西方人使用“哲学”这个概念时,他们想表达什么样的含义呢?在古希腊人那里,“哲学”就是表示“爱智慧”的意思。在整个西方的哲学传统中,“哲学”意味着对真理的追求、对世界的叩问、对历史的把握、对人间的理解、对神灵的感悟、对知识的分析、对一切的怀疑!

如果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哲学”的话,那么虽然它从西方而来,但它就不再仅仅是西方的东西。因为在世界各地,在各个民族中,都有一些人在进行这样的思考。

历史学家告诉我们,世界上有许多种文明形态。在各个文明的发展历程中,面对浩渺无穷的宇宙、风云多变的自然、变化多彩的人生,人们都会产生种种疑问。于是,人们就期待有一些解释,能够帮助自己理解这些现象,弄清楚这个世界是个什么样的结构和状态,也弄清楚我们为什么而生活,我们又应该怎样生活?当人们停下手中的活,开始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哲学的思想就产生了。也就是说,哲学来自于对生活的反思。

当然,迫于生计,不可能每个人都会这样想,也不可能每个人都会喜欢这样想。因此,社会中注定了只会有一部分人,可以专门地对这些问题进行钻研。他们把对于生活的种种反思加以整理,然后系统地表达出来。这些人就是“哲学家”,他们把社会上“哲学的思想”系统化、哲学化,表述为比较完整的“哲学”。

这样看来,“哲学”这个词虽然是个舶来品,但是我们自己的中华文明,却从来不缺少“哲学的思想”,更不缺少作为一门学问的“哲学”。汉语中,“哲”字就正好是“智慧”的意思。我们国家古代有本字典叫《尔雅》,它里面就说:“哲,智也。”这门学问在中国古代曾称为“道”、“道术”、“玄学”、“道学”、“理学”等等,但说到底,它仍然是我们这个民族中的贤哲之人对于宇宙和人生进行反思的结晶。

其他文明也是如此。在古印度,哲学通常被称为“见”或“察”,前者梵文的拉丁化拼音为“dharm”,意为“见解”、“思想”、“观点”;后者梵文的拉丁化拼音为“anviksiki”,意为“探究的学问”,后来又用以专指逻辑。

所以,哲学是一门关于生活、关于思考、关于智慧的学问。它反思生活、求索智慧。

具有一定的哲学知识,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和处理自己同世界的关系,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指导。哲学会告诉我们——这个世界在本质上是怎么样的?我们这些“人”在这个世界上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我们应该如何同身边的世界打交道?我们应该怎样完善我们自己,又应该怎样改善我们的生活?

  • 好学考试H5触屏版开放内测
第1章已经结束,点击进入下一章

第1章:“哲学”是个舶来品

学名著文库
你刚刚阅读到这里

1/1

返回 知道点世界哲学
加入书架

加入书签

书籍详情 好学名著文库 恢复默认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