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三、宋丹丹 顺势而为,畅游在幸福深处(3)
“巴图,妈妈说过了,你该放回去。”
他慢慢走开,把它放回去了。回家的路上宋丹丹许诺儿子:“如果下个礼拜你在幼儿园表现好,妈妈带你来买。”
当然巴图那个星期表现很好,然后他得到了那只狗。但是有一天姥姥告诉宋丹丹,巴图在电话里对姥姥说:“我的妈妈拓(特)别穷呀,我的妈妈没有钱。”
从那时到现在,巴图已经成长为一个十几岁的青年了,但他再没有因为想要一样东西得不到而哭过。他有非常随和的性格,他几乎从不“自我中心”。这让宋丹丹特别引以为傲,更为自己的教育得当而小小地得意着。
3、心轻者上天堂,给孩子一个装满爱的热气球
常听人说:事业与家庭难以兼得,女人事业心太强,家庭就不会完美。刚开始,宋丹丹不屑于此种说法。她以精湛的演技为千家万户带来了开心的笑声,一度她认为自己的生活也会永远这么处处笑声。但随着知名度的提升,家庭裂痕的加深,她相信了如此说法。不眠的夜里,宋丹丹在痛苦与死亡的边缘上徘徊,但一想到儿子,她就犹豫了,她咬着牙告诉自己:一定要坚强地撑下去。
巴图在六岁之前,生活在和睦温馨的家庭中,爷爷英若诚,父亲英达,母亲宋丹丹都是被媒体关注的公众人物,他经常跟父母一起接受媒体的采访,是个幸福得让人羡慕的孩子。
六岁生日之后,宋丹丹与英达婚姻解体,巴图先随父,后跟母,父亲再娶,母亲又嫁,经历这一系列人生变故后,假如母亲的教养方式不当,他极容易成为那种心里有阴影,性格偏激的孩子。
但是,他没有。在宋丹丹细致的呵护和独特而理性的宽严适度的管教下,巴图在特殊的成长环境中,却学会了爱,学会了宽容,直至成长为一个快乐、幽默、懂事的青年。
宋丹丹和英达分手后,巴图的监护权先是给了英达,宋丹丹到美国调整心态,才发现,离开儿子是自己一生中犯下的最大的错误。受不了对儿子牵肠挂肚的思念,她归国后要回了儿子的“监护权”。
有一次,工作了一天之后,宋丹丹身心俱疲地回到家里,儿子走到她面前说:“妈妈你看,这是我的成绩单。”看着成绩单上优异的分数,宋丹丹欣慰地笑了,认为这是儿子对自己养育之恩的最好回报。直到开家长会,宋丹丹才知道,儿子篡改了成绩单,气得宋丹丹回家就打了儿子一顿。儿子没有求饶,含着眼泪对她说:“妈妈,我不是有心骗你,看你每天这么辛苦地挣钱让我读书,我只是想让你高兴一下。”宋丹丹被儿子的话深深触动了。那件事过后,宋丹丹开始反思,觉得自己不能再一意孤行,父母离婚给未成年的孩子带来的,除了“害怕”就没有别的了。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理解孩子,让孩子信任自己。
此后,宋丹丹开始刻意注意自己的言行,从来不在巴图面前讲他父亲半点“不好”,她不想让儿子在心里困惑父亲的为人。如果说从前英达在巴图心目中是榜样,是权威,是偶像,那么宋丹丹希望他一直相信这一点。
宋丹丹还很形象地比喻说:“我从来不以为孩子越怨恨父亲,便越是会爱我。孩子的爱不是一盆水,倒给了爸爸,妈妈便没有了。它更像一口井,如果你在他幼小的时候教会他如何去爱,在他漫长一生中是受用不尽的,他会爱朋友,爱师长,爱生活,更爱父母。而一个心里被灌输了‘恨’的孩子,属于他的那口井就干涸了,他不爱父亲,同样不会爱母亲,他很自私,只爱自己。”
为了让巴图心中无恨,装满爱。她让巴图帮她决定再婚的对象,条件是要爱她也爱他的。她促成了巴图跟继父之间的亲密感情。难能可贵的是,在她家一个摆放生活照的中式柜子上,她还特意摆上英达和巴图的合影。使巴图明白血缘是不能忘记的。
她这样处心积虑的结果,使得巴图没有背负父母之间的恩怨,成为再婚家庭中的情感大使,始终明亮,快乐,幽默,不但爱妈妈,爱继父,还爱继父的女儿,一个跟他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姐姐。
都说后妈难当,但宋丹丹这个后妈却当出了水平当出了境界,竟使没有血缘关系的女儿与她的感情好得不得了,在宋丹丹看来,这是老天注定的母女缘。
女儿乐观又懂事,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宋丹丹在对待女儿的态度上却和对待儿子巴图一样,一视同仁。她认为这才是作为一个母亲最基本的心态,如果在情感上总是怕伤着碰着,那本身就已经是把女儿当外人的一种态度了。所以如果女儿有什么无理的要求,要买一个多么贵的东西,宋丹丹一样坚决不给买时,女儿就会嘻嘻哈哈地说:“你瞧,到底不是亲妈。”每当听到这句话,宋丹丹常常一笑置之。她觉得这是最亲近的话语,说明女儿跟自己一点隔阂都没有。
因为女儿常年在国外,所以一家人在一起就格外珍惜,母女俩好得不得了,父子就结成同盟,共同对付她们母女。如果谁受了委屈,同盟就会跳出来说话,会大闹。当然那种闹是祥和的,是皆大欢喜的,使这个重新组成的家庭充满了欢声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