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第21节:人情变成了敌意
在商场上,各自都有各自的利益,彼此都晓得商人多诈多奸,人与人交往不能不防,所以很容易互相起疑心。结果“缘”就会由合作转为对立,人情变成了敌意。情场上,最爱的人常常会变成最恨的人,这在商场上也屡见不鲜。相互最仇视的对手,往往原先是最亲密的伙伴。反目成仇的原因,恐怕谁也说不清,留下的都是互相指责和怨恨。
为什么走到这一步?往往是因为忽略了“感情投资”。
很多人都有这种毛病,一旦关系好了,就不再觉得自己有责任去保护它了,往往会忽略双方关系中的一些细节问题。例如该通报的信息不通报,该解释的情况不解释,总认为“反正我们关系好,解释不解释无所谓”,结果日积月累,形成难以化解的矛盾。
而更不好的是人们关系亲密之后,总是对另一方要求越来越高,总以为别人对自己好是应该的;但是稍有不周或照顾不到,就有怨言。由此很容易形成恶性循环,最后损害双方的关系。
可见“感情投资”应该是经常性的,也不可似有似无,从生意场到日常交往,都应该处处留心,善待每一个关系伙伴,从小处细处着眼,事事落在实处。
求同学善用激将法
激将法也是一种说服人的技巧。使用激将法往往能够使被说服者感情冲动,从而去做一件他在平常情况下---比如请求他或同他商量---可能不会去做的事;激将法还可以激起对手的愤怒、羞耻感、自尊感、嫉妒感或羡慕感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处于激动之中的对象是想不到怎样上了激将者的当的。
唐天祐年间(公元904~907年),叛臣朱全忠用计诱骗五路兵马反驻守太原的唐晋王李克。叛军中的一员猛将高思继异常勇猛,且善用飞刀,百步取人,后来被晋王李克的十三太保李存孝生擒。本意留他在帐前听用,可高思继却执意要回山东老家过“苦身三顷地,付手一张犁”的田园生活,改恶从善。后来李存孝被奸臣康立君、李存倍所害,朱全忠闻李存孝已死,又发兵来犯,帐前王彦章不仅勇猛盖世,且智谋过人。晋王将士皆哑然相对,无人请战,晋王见状,痛哭一场。还是长子李嗣源说道:“昔日降将高思继闲居山东郓州,何不请他迎敌?”晋王闻言大喜,遂命李嗣源前往山东求将。
李嗣源来到山东农村,直奔高家庄寻高思继。提起前事,高思继说道:“自勇南公李存孝饶了我性命,回到老家,‘若身一顷地’与世无争,今已数年,早把兵家征战之事置之身外。今日相见,别谈这些。”李嗣源见高思继已无相从出山之意,心想,自古道:文官言之,武将激之。对高将军好言相求,难以收效,必须巧用激将之法,激其就范。于是,他编出一通谎言,说道:“天下王位,各镇诸侯,皆闻将军之名,如雷贯耳,称羡不已。我与王彦章交战被他赶下阵来,我对王彦章说:‘今来赶我,不足为奇,你如是好汉,且暂时停战,我知道山东浑铁枪白马高思继,盖世英杰,有万夫莫当之勇。待我请来,与你对敌。’王彦章见我阵营前夸耀将军,愤然大叫:‘就此停战,待你去请他来,不来便罢,若到我宝鸡山来,看我不把他剁成肉酱!’”高思继经此一说,不禁被激得心头火起,口中生烟,大叫家丁:“快备白龙马来,待我去生擒此贼!”遂披挂上马,辞家出山,往宝鸡山飞驰而去。
高思继和李嗣源快马加鞭,日夜兼程,赶到唐营,不但唐晋王喜出望外,三军将士亦是异常振奋。第二天,王彦章又来挑战,唐晋王引高思继出马迎战,高思继与王彦章厮杀起来,连斗300回合,难分胜负,直战到天黑,双方见天色已晚,才鸣金收军。这次战了平手,但却是唐营军民出师以来的第一次,军威大振,信心大增,个个摩拳擦掌,准备来日再战。
高思继本来已经看破红尘,决心弃武从耕,安度田园生活。李家虽对他有再生之恩,但正面动员他出山,重返军旅时,他却以“与世无争”相拒。然而,当李嗣源借用谎言激他时,他却毅然披挂上马,重返战场,一斗就是300回合。可见,激将法的确是游说的一个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