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耕堂书衣文录(节选)
序
七十年代初,余身虽“解放”,意识仍被禁锢。不能为文章,亦无意为之也。曾于很长时间,利用所得废纸,包装发还旧书,消磨时日,排遣积郁。然后,题书名、作者、卷数于书衣之上。偶有感触,虑其不伤大雅者,亦附记之。此盖文字积习,初无深意存焉。
今值思想解放之期,文路广开,大江之外,不弃涓细。遂略加整理,以书为目,汇集发表,借作谈助。蝉鸣寒树,虫吟秋草,足音为空谷之响,蚯蚓作泥土之歌。当日身处非时,凋残未已,一息尚存,而内心有不得不抒发者乎?路之闻者,当哀其遭际,原其用心,不以其短促零乱,散漫无章而废之,则幸其甚矣。
1979年5月2日灯下记
小说旧闻钞
费慎祥印本,版权页有鲁迅印章。一九七三年十月一日,雨中无事,为家人出纳图书,见此本破碎,且有将干之糊,无用之纸,因为装修焉。
中国小说史略此书系我在保定上中学时,于天华市场(也叫马号)小书铺购买,为我购书之始。时负笈求学,节衣缩食,以增知识。对书籍爱护备至,不忍其有一点污损。此书历数十年之动荡,仍在手下,今余老矣,特珍视之。凡书物与人生等,聚散无常,或屡收屡散。得之艰不免失之易;得之易更无怪失之易也。此是童年旧物,可助回忆,且为寒斋群书之最长者。
时1973年12月21日晚。室内十度,传外零下十四度云。
一周间
此书系三十年代初,我在北平流浪时,购于荒摊。现居然存于手下,其资历,仅次于小说史,亦难得之遇矣。附存作者写作经验,系当年家中闲住时,从《大公报》剪下粘贴于废册上者。
1973年12月21日晚题
鲁迅书简(许广平编)
余性憨直,不习伪诈,此次书劫,凡书目及工具书,皆为执事者攫取,偶有幸存,则为我因爱惜用纸包过者。因此得悟,处事为人,将如兵家所云,不厌伪装乎。
此书厚重,并未包装,安然无恙,殆为彼类所不喜。当人文全集出,书信选编寥寥,令人失望,记得天祥有此本,即跑去买来,视为珍秘。今日得团聚,乃为裹新装。
1974年1月2日晚间无事记
六十种曲
一九七四年四月十日,于灯下重修,时年六十有二矣。节遇清明,今晨黎明起,种葫芦豆角于窗下,院中多顽儿,不能望其收成也。前日王林倩人送玻璃翠一小盆,放置廊中向阳处,甚新鲜。
下午至滨江道做丝棉裤袄各一件,工料费共七十余元,可谓奢矣。冬衣夏做,一月取货。
又记:时杨花已落,种豆未出,院中儿童追逐投掷,时有外处流氓,手摇大弹弓,漫步庭院,顾盼自雄,喧嚣奇异,宇宙大乱。闭户修书,以忘虎狼之屯于阶前也。
又记:甫从京中探望老友,并乘兴游览八达岭及十三陵归来。
又一九七二年十一月记:书之为物,古人喻为云烟,而概其危厄为:水火兵虫。然纸帛之寿,实视人之生命为无极矣,幸而得存,可至千载,亦非必藏之金匮石室也。佳书必得永传,虽经水火,亦能不胫而走,劣书必定短命,以其虽多印而无人爱惜之也。此六十种曲,系开明印本,购自旧书店,经此风雨多残破,今日为之整修,亦证明人之积习难改,有似余者。
潜研堂文集
昨夜梦回,忽念此书残破,今晨上班,从同事乞得书皮纸,归而装修焉。
1974年4月24日记
能安身心,其唯书乎!
晚又记
李太白集(国学基本丛书本)
昨日从办公室乞得厚纸,今日为此册包装,见书面题记,此集购于一九五一年冬季,为我进城首置图籍之一。二十五年,三津浮沉,几如一梦。经此大乱离,仍在案头,且从容为之修饰,亦可谓幸矣。
四十年来,惜书如命,然亦随得随失,散而复聚。今老矣,书物之循环往复,将有止境乎?殊难逆料也。有一段时间,余追求线装,此书尘封久。今读书只求方便,不管它什么版本了。
1974年4月25日下午记
马哥孛罗游记
书籍发还时,余居佟楼小室,以书籍无处安放,且念其为大累,遂择无关紧要者,分赠尚有来往之青年,映山文会克明等,均有所得。此书为人携至外地。克明谋回市内,为其办理者寻借此书,及索还,而克明事已不谐。今再装修,仍为寒斋所有,亦不想再赠他人矣。
1974年4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