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阅读上一章

第295章:辛弃疾《清平乐》鉴赏

清平乐

忆吴江赏木樨

辛弃疾

少年痛饮,忆向吴江醒。明月团团高树影,十里水沉烟冷。大都一点宫黄,人间直恁芬芳。怕是秋天风露,染教世界都香。

四卷本《稼轩词》丙集题作《谢叔良惠木樨》。叔良即余叔良,与稼轩有唱酬,《沁园春答余叔良》云:“我试评君,君定何如,玉川似之。”可知是一位声气相应的朋友。“木樨”为桂树学名,又名崖桂。因其树木纹理如犀[xī],故名。词题虽曰“赏木樨”,并非只是咏物,而身世之感,隐然其中。上片忆昔。少年时曾于秋夜开怀痛饮,醒来后,面对流经吴江县的吴淞江。那时候,一轮明月正映出岸上桂树高大的影子,那浓郁的香味仿佛刚燃烧过的水沉香,香飘十里,弥漫在江面和山岭。“痛饮”,尽情喝酒。李白《送殷淑三首》其三:“痛饮龙筇下,灯青月复寒”。“少年痛饮”,实有“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杜甫《赠李白》)意。虽身世如断梗飘蓬,而意气不衰。“团团”,圆形。班婕妤《怨歌行》:“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又,李白《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这里语意双关,既指月,又指地上高大的桂树。“水沉”,即沉香。杜牧《扬州三首》其二:“蜀船红锦重,越橐水沉堆。”又,《为人题赠诗二首》其一:“桂席尘瑶珮,琼炉烬水沉”。词前二句叙事,后二句写景,绘出少年辛弃疾的意气风发,雄放挥洒,情景谐和,是一幅诗中有画的境界。

词“意脉不断”转入下片。“宫黄”,指古代宫中妇女以黄粉涂额,又称额黄。田艺蘅《留青日扎》卷二十一:“额上涂黄,汉宫妆也。”《西神脞说》则谓“妇人匀面,惟施朱傅粉而已。至六朝乃兼尚黄。”梁简文帝《戏赠丽人诗》:“同安鬟[huán]里拨,异作额间黄。”李商隐《蝶》诗云:“寿阳宫主嫁时妆,八字宫眉捧额黄”。“大都一点宫黄,人间直恁芬芳。”金黄色的桂花不过像妇女涂额的“宫黄”,星星点点,可是它却使人间这般芬芳。最后别出新意:“怕是秋天风露,染教世界都香。”或许是它借着秋天风露的传播,要使得世界都浓郁芬芳吧!江顺诒《词学集成》卷六引张砥中曰:“后结如泉流归海,回环通首,源流有尽而不尽之意”。这里正是“有尽而不尽”,词已写完,而意未尽,词人只是赞美桂花的芳香十里吗?稼轩一生都“志在塞北江南”,为“了却 君王天下事”,而竭尽全力恢复宋室山河。此词约写于孝宗乾道元年(1165)献《美芹十论》之后,正是他希望一展宏图的时候。旧说“招摇之山,其上多桂”(《山海经》),“物之美者,招摇之桂”(《吕氏春秋》)。无论是异香的桂花,或“纷纷如烟雾,回旋成穗,散坠如牵牛子,黄白相间,咀之无味”(《词林纪事》)卷一引)的桂子,一向是崇高、美好、吉祥的象征。李清照咏桂花词云:“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太鲜明(《摊破浣溪沙》)”。人们总是既称颂桂花的形态美,又赞扬它的精神美。稼轩以“染教世界都香”来歌赞,似隐寓有他“达则兼善天下”的宏愿的。

况周颐云:“以性灵语咏物,以沉着之笔达出,斯为无上上乘”(《蕙风词话》卷五)。此词的佳处正在于物与性灵融为一体,即性灵即咏物,词人将自己淡化到不露痕迹的地步,而又非沾沾然咏一物矣。(艾治平)

  • 好学考试H5触屏版开放内测
第295章已经结束,点击进入下一章

第295章:辛弃疾《清平乐》鉴赏

学名著文库
你刚刚阅读到这里

1/1

返回 宋词鉴赏
加入书架

加入书签

书籍详情 好学名著文库 恢复默认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