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阅读上一章

第32章:十大奸臣:李林甫

李林甫(?~752)中国唐代玄宗时奸相。出自皇族。初为宫廷侍卫。历官御史中丞,刑部、吏部侍郎。因趋附玄宗宠妃武惠妃,擢为黄门侍郎。开元二十二年(734)拜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他收买嫔妃宦官,探得玄宗动静,迎合意旨,因而获得信任,掌握大权。为人忌刻阴险,对于才名高和受到玄宗重视的官员,必设法排斥,表面上甜言蜜语相结,背后却阴谋暗害,时人称他“口有蜜,腹有剑”。同时为相的张九龄、裴耀卿、李适之等皆被他排挤罢相。他竭力杜塞言路,补阙杜进上书言事,被他贬为下邽令。朝臣受其威胁,从此谏诤路绝。他极力支持玄宗废太子瑛,劝立武惠妃子寿王瑁,玄宗却立了忠王玙(后改名亨,即肃宗)。他怕太子即位后于己不利,屡兴大狱,以动摇太子。他嗾使杨国忠推究,诛杀太子亲戚和不附己的臣僚,株连数百家。他久踞相位,自张九龄罢相后,独揽朝政。天宝八载(749),咸宁太守赵奉璋拟揭发李林甫罪状20余条,被他指使御史台以妖言逮捕杖杀。他和杨国忠有隙,死后,国忠唆使安禄山诬告李林甫与蕃将阿布思谋反,玄宗追削李林甫官爵,籍没其家产。李林甫在相位19年,玄宗晚年政治腐败,他有很大的责任。

史载李林甫给人的印象是平易近人,和颜悦色,但却“阴中伤之,不露辞色。”他的政治权术已经耍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不仅一般人为之心惊,即便老奸巨猾者也望而生畏。尤其是他在外表上装得对人极为友善,暗中却加以中伤竟然一点也不露声色,世人谓之:“口有蜜,腹有剑。”

李林甫是唐朝初年长平肃王叔良的曾孙,也算是宗室子弟了,可惜关系过于疏远,世代承袭的爵位早已经没有了。不过也是因为这个关系,他得以进入宫廷禁卫军中,开始时只是个千牛直长,唐玄宗开元初年,升为“迁太子中允”。他舅舅姜皎特别喜欢他,当时宰相源乾耀执政,和姜皎联姻,李林甫嫌官职太小,但又“无学术”,不能登科入仕,便利用舅父的姻亲关系,巴结当朝侍中源乾曜的儿子源洁,通过源洁向其父代求司门郎中相府中的办事员。源乾耀却看不起李林甫,认为郎中是既有才能又有声望的人才能当的,而李林甫不是这块材料。不过人情难却,还是安排他当了为东官“谕德”主管规谏太子,继而迁“国子司业”国学中的行政事务官?。李林甫自然不甘心管理一群学生,继续钻营。开元十四年?726年,被御史中丞字文融引荐,“拜御史中丞”,正式进入朝廷权力中心。

宇文融和宰相张说不合,李林甫为了打通向上的路途,自然愿意清除占据要津的人物。于是追随宇文融等合伙弹劾右宰相张说。张说开始时瞧不起这些人,不以为意,认为“鼠辈何能为”?结果却被劾罢相。狡猾的李林甫向宇文融交换了这个筹码以后,没再附和宇文融等,摆脱了宇文融的朋党牵连,又钻营进尚书省,历任刑部,吏部侍郎。吏部是选拔官吏的机构。李林甫钻进吏部后,却把它看成官场交易所。开元初年,吏部在部堂悬挂“长名榜”,上面写着留任和放外的官员。玄宗皇帝的哥哥宁王李宪私下见李林甫拿出十个人名单,要他考虑优先选补这些人入官。李林甫不问优劣,一口应允,只对宁王提出一条要求,“愿绌一人以示公平”。发榜之日,李林甫选出一人,张榜宣布:此人作风不正,托王讲情,宣布“放冬集”留待下次冬选。李林甫的这套手法不但骗取了“公正”的美誉,而且满足权贵的要求,既为自己赢得了声望,也趁势巴结了权贵。

当时,“三千宠爱在一身”的杨贵妃还没有进入宫中,武惠妃宠倾后宫,武惠妃的两个儿子寿王和盛王也因母宠而见爱于皇上。皇太子李瑛却渐被皇上疏远。李林甫探知内情,乘机通过宦官向武惠妃表露:“愿护寿王为万岁计。”这一着其实很冒险,稍有不慎便会被太子党害死,武惠妃却非常感激他,时常在唐玄宗面前赞扬李林甫,由此便“简在帝心”。

李林甫为人忌刻阴险,对于才高权重受玄宗之宠的大臣,必阴设计谋去之而后安。玄宗有一次在勤政楼大宴群臣,会后兵部侍郎卢绚骑马按辔绝尘而去,玄宗望其英武之姿赞赏良久。第二天李林甫以宰相的身份召见卢绚说:“你威望素著,上(指玄宗)欲派你去交、广二地任职。你若嫌路远,就请告老还乡。”卢绚十分恐惧,立允其行,即贬为华州刺史,不久又以太子员外詹事的闲职夺去实权,卢绚从此沦为庶人。李林甫本人了无文墨,出言粗鄙,闻者窃笑。故此他对文名素著,天下奉为文宗的宰相张九龄,更是千方百计加以排斥。张九龄与中书侍郎严挺之相友善,挺之离异之妻嫁给蔚州刺史王元琰。王元琰遭人诬陷下狱问罪,挺之救释其身。李林甫奏禀玄宗,严挺之与前妻有私因而救释元琰的。玄宗怒贬挺之,张九龄为之辩解。李林甫又奏张九龄党同其罪,玄宗于是罢张九龄宰相之职,以李林甫取代,他从而坐上宰相的第一把交椅。李林甫又荐边吏牛仙客为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察御史周子谅坦言牛仙客不是做宰相的材料,并指责李林甫引荐之私,玄宗予以杖杀。李林甫又将周子谅与已贬的张九龄拉在一起,称周子谅是张九龄同党,所言实为张九龄所指授,因而将张九龄再贬为荆州长史。此后,李林甫又引荐谀己的谄佞之徒陈希烈同知政事。牛仙客与陈希烈惧李林甫之威,不敢过问政事,而他则从此独揽朝政大权。有一次他十分得意地对朝臣说:“你们难道没有看见朝堂之外做为仪仗摆设而站立的马匹吗?终日不发一声就给吃喝,若大吼大叫,则逐出仪仗行列。”原来他所需要的即这种一声不吭,听他所为的朝官。谁有反对意见,则必排斥于朝臣之列。自此以后李林甫以首席宰相之权威,上蔽玄宗之视听,下塞臣民之言路,以国为家,玩天下于股掌之上。

李林甫对大唐盛衰的影响

在中国史学界,一般把李林甫登上相位作为玄宗统治由清明转向昏庸的标志,的确,李的所作所为以正统的儒家观念来看,乃是一个口蜜腹剑的小人,平心而论,李林甫的人品即使以现代的眼光来看,也是一个道德缺失的人。但是,仅仅以人品来作为一个政治家的评价标准未免有失公允。实际上,玄宗朝最辉煌的成就都是在李林甫和张九龄两人共同担任宰相的时候取得的。由李林甫主持编撰的“唐会律”乃是世界上最完备的国家法律著作之一。直到14世纪,仍然被作为大明律的参考,并且对周边的日本、朝鲜的法律制定产生过深远的影响。通过屏蔽一切感情色彩的历史事实,我们可以看到,李林甫作为一个具有突出才能的政治家,在19年漫长的执政生涯中,确实为帝国带来了瞩目的成就,这一点,远非处于他对立面的张九龄所能相比,更不用说他们后来的愚蠢的继任者杨国忠。这一切,不应该因为他是一个道德边缘化的人就统统抹杀。

但是,李林甫政治上最大的败笔就是为了政治斗争而将藩镇的控制权交给了异族将领。在李林甫主政之前,中央政府对于节度使的任命可以说是极为慎重的。该职位经常轮换,很少有一个节度使在任上超过4年。并且担任该职务的基本是长安派出的文官,他们把藩镇的任职作为一项可贵的政治经历,期望在任满后调回中央。张嘉贞、王鉷、张说、萧蒿、杜暹都是以节度使的身份入知政事,即由将入相,渐成定例。但是,李林甫上台后,这些情况发生了变化,为了打击长安的政治敌人,李将藩镇的指挥权交给了他信任的异族将领,这样,他的政敌就不可能和军队有所瓜葛,而且异族将领对政治的野心很小,他们关心的是军队和战争。因而对李不具有政治上的挑战性。由是,帝国豢养的蟒蛇在李林甫的眷顾下,一步步的变异为毒龙。结果,到安史之乱前,帝国的各大藩镇基本上都掌握在非汉族人手中。平卢、范阳、河东节度使为突厥和栗特混血的安禄山,朔方节度使为安思顺(安禄山之族弟),河西、陇右节度使为突厥人哥舒翰,在极西部,高句丽血统的高仙芝以中国在中亚的总督身份出现在帕米尔以西。尾大不掉之势终成。

  • 轻松应考、高效赋能
第32章已经结束,点击进入下一章

第32章:十大奸臣:李林甫

学名著文库
你刚刚阅读到这里

1/1

返回 中国历史名人故事
加入书架

加入书签

书籍详情 好学名著文库 恢复默认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