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阅读上一章

第28章:十大奸臣:赵高

(?~前207)秦朝宦官、权臣。原为赵国宗族远支。其母在秦国服刑,故兄弟数人皆生隐宫。赵高为内官厮役,因精明强干,通晓法律,被秦王政提拔为中车府令。他私事公子胡亥,教以法律。后因犯罪,秦王命蒙毅审理,被蒙毅依法判以死罪。秦王惜其才干,下令赦免,并恢复原来官爵。后以中车府令兼行符玺事。始皇三十七年(前210),赵高和胡亥随从秦始皇出游会稽。还至平原津,始皇病危,乃为玺书赐长子扶苏,命其将兵权交给蒙恬,返咸阳主持丧葬。赵高得幸于胡亥,又考虑到蒙氏兄弟掌权对自己不利,遂与秦二世胡亥、李斯合谋,秘不发丧,诈受始皇遗诏,立胡亥为太子,又更为书赐扶苏和蒙恬死。胡亥还至咸阳,立为二世皇帝,赵高任郎中令,常居宫中参与决策。他指使胡亥更改法律,诛戮宗室、大臣。群臣、诸公子触犯秦二世意旨的,都交赵高审治。蒙恬、蒙毅兄弟等秦始皇所亲近的大臣和诸公子、公主皆被处死,相连坐者不可胜数。赵高惟恐大臣入朝奏事告发他,又劝二

世深居禁中,不朝见大臣,以此进一步专擅朝政。

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陈胜、吴广起义后,秦朝统治集团内部矛盾进一步加剧。右丞相冯去疾、将军冯劫因谏说二世停止修造阿房宫,减省徭役赋税,结果被迫自杀。左丞相李斯则被赵高诬以谋反罪,腰斩于咸阳市。章邯也因受到猜忌,在巨鹿一战失败后投降项羽。此后赵高拜为中丞相,事无大小皆取决于其意旨。他为了巩固权位,故意在二世面前指鹿为马,凡是不随声附和的大臣,就捏造罪名加以迫害。秦二世三年八月,刘邦攻下武关后,赵高恐诛罚及身,与其婿阎乐等人密谋,乘二世在望夷宫斋戒之机,诈诏发兵围宫,逼令二世自杀。赵高企图篡位自立,但因左右百官不从,只好立二世兄子子婴为秦王。九月,赵高被

子婴用计杀于斋宫,夷三族。

赵高指鹿为马

赵高杀死李斯后,官拜中丞相,事无大小都由赵高裁决。起义军距咸阳已不足百里时,秦二世才认识到形势的严峻。他任少府章邯为统帅,率在骊山服徭役的二十万刑徒强行编入军队,用以镇压起义军。这些缺乏训练,又深怀不满的刑徒们一击即溃,章邯率军投降,秦王朝的武装基本瓦解。

面对秦王朝即将垮台的危险局面,当权者赵高不仅不思挽救之策,反而想乘势取秦二世

而代之,进而体验一下帝王之尊的荣耀。为了检验群臣对他篡位的态度,他导演了一出历史上有名的“指鹿为马”的丑剧。

有一天朝会,赵高牵来一只鹿献给二世,并说这是马。二世以为赵高开玩笑,询问左右大臣。大臣们慑于赵高的淫威,有的说是马,有的沉默,也个别的说是鹿。事后,赵高把说鹿的大臣都杀死了。从此,赵高指鹿为马、颠倒黑白的伎俩层出不穷。

农民起义已严重危及到秦朝的统治,怠于政事的秦二世对此有所察觉,对长期专权的赵高产生了不满。坏事做尽的赵高害怕二世追究他的过失,决定先下手为强,利用自己掌握的宫内外大权派亲信强迫秦二世自杀,然后操纵政局,欲立秦二世之子公子婴为秦王。

秦王婴认识到赵高的险恶用意,经过周密的策划,在赵高督促其到宗庙受玺的时候,令早已埋伏好的手下人挥剑杀死了赵高,结束了赵高罪恶滔天的一生。随后子婴素车白马,手捧玉玺向刘邦投降,至此秦朝灭亡。

横贯历史恶名中的赵高与他作为个体生命之历史史实

长久以来,人们在探索秦亡原因时,将愤怒、蔑视与无情的鞭笞一古脑儿地抛洒在导致秦悲剧结局的焦点人物赵高身上,于是一个卑琐小人、奸臣贼子的形象,便成为赵高作为反面人物的固定脸谱。在漫漫历史长卷中很少有人愿意让出一隙之地给这位身心俱损,却意志坚强、智力超群的赵高,即便是宏卷巨著《史记》亦出于种种考虑没有给赵高专留一些笔墨,史家们几乎一致认为:估计太史公因其为人奸恶,历史作用极坏,故不为之列传。但散见于《秦始皇本纪》《李斯列传》和《蒙恬列传》中的记述,却仍展示了司马迁的好恶观,赵高的品貌以及司马迁本人处于那一历史时期的局限与无奈,历史用这位忍辱负重的史学巨子之笔,铺陈了一条看似清晰的线索。赵高从此便在精英群谱的褒扬声中被永远地钉在历史耻辱柱上,任人千百年地唾骂。贾谊的《过秦论》堪称其中最高水平,即便这一时期,人们对摧毁暴秦的第一功臣赵高的“忍辱负重、深谋远虑和雄才大略”,仍然视若无睹处之漠然。直到汉武帝时代,人们方才从激愤中挣脱出来,以司马迁的《史记》为标志,开始了比较理性的历史阐述,能够较客观全面反映秦始皇统治时期的是非功过,但对赵高的评价却仍众口一致。

  • 轻松应考、高效赋能
第28章已经结束,点击进入下一章

第28章:十大奸臣:赵高

学名著文库
你刚刚阅读到这里

1/1

返回 中国历史名人故事
加入书架

加入书签

书籍详情 好学名著文库 恢复默认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