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阅读上一章

第15章:十大贤君: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599~649)。庙号太宗,初谥文皇帝,开元时加谥为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唐高祖李渊次子,母太穆顺圣皇后窦氏。隋文帝开皇十九年生。炀帝大业末,李渊先后任山西河东慰抚大使、太原留守,负责镇压今山西地区的农民起义和防备突厥,李世民随父在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当时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力量日益壮大。李渊、李世民父子看到隋朝将亡,乃于大业十三年(617)在晋阳起兵,接着南攻霍邑(今山西霍县),西渡黄河,攻取长安(今陕西西安)。太原起兵之初,李渊以长子李建成为陇西公、左领军大都督,统左三军;李世民为敦煌公、右领军都督,统右三军。

攻克长安后,李渊立隋炀帝孙代王杨侑为帝,改元义宁,是为恭帝。恭帝进封李渊为唐王,以李建成为唐王世子;李世民为京兆尹,改封秦国公;封李元吉为齐国公。义宁二年(618)李世民徙封赵国公。三月,隋炀帝被杀。五月,李渊即位,国号唐,建元武德,是为唐高祖。李渊以李世民为尚书令。不久,又立李建成为皇太子,封李世民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在唐朝统一全国的过程中,李世民军功甚多。他首先打败了据有金城(今甘肃兰州)一带的薛举,迫使举子薛仁杲降唐;接着又打退了倚仗突厥势力南攻河东的刘武周、宋金刚;武德四年(621)又打败窦建德,消灭夏政权;同时迫使盘踞洛阳的王世充出降,郑随之灭亡,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李世民在统一全国的过程中功业超过李建成和李元吉,但身为次子,不能继承皇位;太子李建成亦知李世民终不肯为人下,于是以李世民为一方,以李建成、李元吉为另一方,展开了争皇位继承权的斗争。武德九年六月四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李建成、李元吉,逼唐高祖李渊退位,自己称帝,是为唐太宗。次年(627)改元贞观。唐太宗即位后,居安思危,任用贤良,虚怀纳谏,实行轻徭薄赋、疏缓刑罚的政策,并且进行了一系列政治、军事改革,终于促成了社会安定、生产发展的升平景象,史称贞观之治。贞观之治是中国封建时代最著名的“治世”。贞观四年(630),唐太宗遣李靖平定东突厥,俘虏颉利可汗,解除了北边的威胁;九年,平定吐谷浑,俘其王慕容伏允;十四年,又派侯君集平定高昌氏,于其地置西州,并在交河城(今新疆吐鲁番西)置安西都护府。唐太宗对东突厥降众及依附于突厥的各族执行比较开明的政策,受到他们的拥戴,因而被尊为“天可汗”。十五年以江夏王李道宗送文成公主和亲于吐蕃的赞普松赞干布,发展了汉、藏两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但唐太宗亲征高句丽的战争给两国人民带来了灾难,最后无功而还。唐太宗最初立长子李承乾为太子,后来又爱重第四子魏王李泰,李承乾由此产生了夺嗣之惧,企图发动政变刺杀李泰,没有成功,被废为庶人。唐太宗为防止身后发生兄弟仇杀的悲剧,贬魏王李泰,改立第九子晋王李治为太子,即以后的唐高宗。

太宗晚年著《帝范》一书以教戒太子,其中总结了他一生的政治经验,也对自己的功过进行了评述。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病危,令长孙无忌、褚遂良在其身后辅佐李治。去世后,葬于昭陵。

治国方面:

1.李世民清整吏治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历史上颇有政绩的一位开明皇帝。他的许多为政之道,为后来者称赞借鉴并仿效。

李世民非常厌恶官吏受贿,他处分受贿官吏的方法颇为独到。将军长孙顺德接受了别人的赠绢,事情败露,在朝廷上,李世民却赏赐他几十匹绢。许多大臣不解,以为是在助长贪欲。李世民却说:“如果他尚有廉耻,我赐他绢,那耻辱比受刑还要难受。如果他不知羞愧,不过是禽兽而已,杀也无益。”果然,长孙顺德万分羞愧,众臣也深有感触。

在重用和尊敬功臣的同时,李世民还非常注意对他们的统辖,决不允许他们居功自傲。尉迟敬德为李氏江山出生入死,立下了汗马功劳,深得李世民的信任。但他经常盛气凌人,骄纵无比。一次酒宴之上,尉迟敬德竟然殴打任城王李道宗。见敬德如此放肆,李世民十分不悦。决心教训他一下,以示君威。他对敬德说:“朕要与你同享富贵,而你却居官自傲。你可知汉朝韩信、彭越为何被杀?那并不是汉高祖刘邦的过错。”敬德这才害怕,从此大有收敛。李世民是一位马上得来天下皇帝,却深得治国之法。

2.广纳天下豪杰之士。善于用人,用人不疑。

不管是原来的冤家对头,还是出身低微的草莽英雄,他只要认为是可以帮助自己的人,一概接纳。他私交大狱之人刘文静、房玄龄,提拔重用曾辅佐太子对抗自己之诤臣魏征,结识贫困潦倒的刘弘基,淡然对待与他曾有芥蒂的窦宗,这是他这种超乎寻常的用人政策,才为他在隋倒唐建以及后来的大唐盛世储备了大量的智囊宝库。曾记得听过这么一段话,大体意思是:如果一个笨拙的人身边是笨拙的人,那么此人会失败;如果一个聪明的人身边是笨拙的人,那么此人很平庸;如果一个聪明的人身边是聪明的人,那么此人很成功,而李世民恰恰就属于后者。

3.有一颗虚怀若谷、包容万物之心。

玄武门政变后,他及时采纳尉迟将军的意见,不再对太子东宫、齐王府的余党进行滥杀无辜,这是这种宽容慈悲之心避免了对手的狗急跳墙所带来的隐患,及时稳定了大唐新局。此举深得人心,并得到大批有用之才,为以后顺利展开的政治、经济改革提供了保证。

4.一颗爱民如子之心

在生活中他与士兵同甘共苦,在战斗中他身先士卒,奋勇杀敌,他从千百场恶战中摸爬滚打出来,为后来残酷的内部斗积累了宝贵的实战经验,也为后来的安民、抚民政策定下基调。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太宗深谙此理,加上他亲眼看到隋末民众的揭竿起义所产生的巨大反击能力,让他首先要做的就是稳定民心,而稳定民心首先要做的就是让他们饭饱衣暖。

唐太宗李世民针对当时实际,提出“安人理国”的治国方针,从最基础的农业入手,实行轻徭薄赋、疏缓刑罚的政策,提高百姓的劳作积极性,让百姓勤于耕种,借此恢复生产,彻底根除战争所带来的满目疮痍。他同时接纳大臣劝诫,不再征用大批民工兴建不利工程。李世民推行安民政策,为以后的大唐盛世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5.制定并坚持推行一系列改革

历朝历代的统治者总要在登位之初,进行一系列的改革,而亲历隋朝轰然倒塌的李世民更加重视改革的力度和广度。

他改革三省六部制度,加强君权,精简官僚机构,提高官员办事效率;科举制度化,培养和选拔人才得到有效保证;健全法律制度,严格执行规定,不滥施重刑;偃武修武,重视礼教;巩固国防,扩大交流,自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改革后,唐朝开始走向富强之路。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兢兢业业、励精图治,合理运用自己的大智谋,给后人留下经济繁荣、国土广袤,百姓安居乐业的贞观之治。

书法:

我国书法史上,以行书刻碑的首创人物是唐太宗李世民。《温泉铭》便是行书入碑的代表作。李世民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帝王,他不仅将封建社会推向鼎盛时期,而且身体力行地倡导书法,促使唐代书法成为我国书法史上辉煌的一页。他亲自为王羲之写传记,不惜重金搜购大王墨迹三千六百纸。

李世民“以书师虞世南”(《宣和书谱》),常与虞世南论书,并云:“吾临古人之书,殊不学其形势,唯求其骨力,而形势自生”。这反映了唐太宗的书法观,亦是相当开放的。唐太宗书法师承魏晋,《书小史》称其“工隶书、飞白,得二王法,尤善临古帖,殆于逼真。”《晋祠铭》为其书法杰作,当时各国使节都将精拓本带回去,广泛宣传。

  • 轻松应考、高效赋能
第15章已经结束,点击进入下一章

第15章:十大贤君:唐太宗李世民

学名著文库
你刚刚阅读到这里

1/1

返回 中国历史名人故事
加入书架

加入书签

书籍详情 好学名著文库 恢复默认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