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阅读上一章

第33章:鸦片引起的战争

清宣宗道光二十年(1840 年),中国和英国之间,爆发了一场因为鸦片贸易而引起的战争,史书上称它为“鸦片战争”。

中国古代,是把鸦片作为药物使用的,用量十分微小。到17 世纪初,台湾有人开始把鸦片和烟草混合起来作镇痛药使用,由于长期服用这种镇痛药,有的人就成了瘾,再也离不开鸦片了。后来,这种镇痛药也传到了东南沿海一带,不过,总的来说,当时服食鸦片的人是非常少的。

鸦片在中国大肆泛滥,完全是因为英国有意识地向中国倾销鸦片。英国这样做,是为了用鸦片来换取中国的白银、茶叶和其它商品。

世人皆知,茶叶本是中国的特产。16 世纪初,西方的海员和传教士把茶传到欧洲,最初是在药店当作贵重药品出售的;然而饮茶习惯却很快普及开来,特别是在英国,到19 世纪初,饮茶已成为英国人普遍的习惯,茶的需要量急剧上升。

可是,当时英国人却没有合适的商品同中国交换茶叶。虽然英国的羊毛织品可以大量出口,但中国人却不习惯穿这种衣服:至于钟表和望远镜之类的东西,对中国人来说是可有可无的奢侈品,只有皇帝、官僚和大富翁才会使用,所以需要量也不大。因此,英国不得不用大量的白银来购买中国的茶叶。这样做的结果,是中国的财富不断增加,而英国财富却减少了。

中国的清政府对此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感觉,他们一向认为,中国物产丰富,没有什么需要求助于洋人的;不过为了照顾洋人,才赏一点东西给他们。

然而,已经进入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阶段的英国,却对这种资金大量外流感到了威胁。他们要想办法把流入中国的白银再挖回去!

英国人找到的是一种毒品——鸦片。

特别是到了18 世纪后期,英国的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大量种植鸦片后,向中国输出的鸦片,开始成百倍地增长,从乾隆年问的每年二百箱,发展到嘉庆年间的三四千箱。道光五年(1825 年),已达到九千多箱,道光九年(1829 年)达一万四千多箱,道光十三年(1833 年)超过二万箱,道光十八年(1838 年)高达二万八千多箱!如果再加上其它西方国家倾销的鸦片,总数大约在四万箱以上!

当时,鸦片一般都装在一种像垒球大小的球体中,球体的外壳是用下等鸦片汁熬成的,一种像硬橡胶样的物质。每个球体重3 斤,一箱装40 个鸦片球,即120 斤,售价是七八百银元。这样,道光十八年,中国为购买鸦片付出的银元,高达二千万元以上。那时,中国最大量的出口商品是茶叶,每年出口茶叶收入约二千万元;进口商品主要是棉花,每年进口棉花支出约一千万元。如果再支付二千万元的鸦片款,则中国每年的银元外流就高达一千万元以上!

更为严重的是,成千上万的中国人一吸上鸦片,就难以戒除:吸食的结果是麻痹人的神经,使人的体质越来越弱。据估计,当时四亿中国人中,吸鸦片烟的至少有百分之一;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更高于这个比例!发展下去,中国将会变成一个鸦片烟鬼的国家,再没有人种田、做工、打仗..中华民族面临着灭绝的危险!

因此,当时的有识之士,纷纷反对英国对中国倾销鸦片的罪恶行径。许多人向皇帝上书,要求禁止鸦片贸易,严禁鸦片进口和白银外流,对国内贩卖鸦片的人处以死刑,对吸鸦片的人处以流放的惩罚。

中国政府对于鸦片,一直是严格禁止的。清朝的雍正、乾隆,嘉庆年间,多次发布过严惩鸦片交易和吸食鸦片的命令。然而,好像是对这些禁令的嘲弄,鸦片涌入中国的数量却有增无减!这其中的奥秘,在于鸦片并不通过正常渠道买卖,完全是一种走私活动;而腐败的清朝地方官员、缉私人员,在收受贿赂后,对这种走私活动居然给予保护!

当时,中国政府采取“闭关自守”的政策,只允许在广州一个城市,同外国商人进行贸易往来。在广州城西约200 米的西关一带,修建了一个外国人居住区,这里有十二座西洋式建筑物,中国人称为“夷馆”,实际上是各国的商行。其中最大的商行是英国的查顿马地臣商行和颠地洋行。除了美国的一家商行外,所有的商行都从事鸦片走私活动。它们不敢公开地把鸦片弄到店堂里卖,因为那样随时可能被查获没收,商人也会遭到驱逐。西方商人想出的办法,是建造一种“趸船”,作为海上仓库,专门存放鸦片。这种怪模怪样的船长年停泊在香港和虎门之间的伶仃岛附近。在洋行里买卖的则是提货单。买下提货单的走私商人,必须自己到“趸船”上去提货。为了不让清政府的巡逻船抓住,他们专门雇佣一种“快鞋船”,这种船挂着三张帆,左右有50 支划桨,船员有100 人,船侧张着铁丝网,用来防御炮火。这种船速度非常快,据说“来往如飞”。不过,真正让巡逻船追不上“快鞋船”的,还是走私商人的贿赂,他们同缉私官员约定,提交走私鸦片的百分之二给缉私官员。这些官员把一半揣入自己腰包,另一半上缴作为自己缉私功绩!

第1页已经结束,点击进入下一页

第33章:鸦片引起的战争

学名著文库
你刚刚阅读到这里

1/1

返回 世界危机故事100篇
加入书架

加入书签

书籍详情 好学名著文库 恢复默认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