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领带大王曾宪梓
1934年,曾宪梓出生在广东省梅县的一个贫农家庭。连年的战乱加上灾荒,使曾家的日子越来越难过。为了维持全家人的生活,他的父亲不得不背井离乡,远走南洋,最后定居在泰国的曼谷,做一个小商人。曾宪梓是在梅县长大的,从小就饱受苦难。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和当地政府给予曾宪梓一家适当的照顾,从中学到大学,曾宪梓都享受着助学金。曾宪梓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刻苦攻读,顺利完成了学业,1961年,他从中山大学生物系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工作。
1963年,曾宪梓从广东到香港谋生,不久去泰国和家人团聚。在侨居生活的最初几年里,曾宪梓不得不抛弃了自己求学多年的专业,跟着叔父和兄长做起小本生意来。曾宪梓的哥哥是一个家庭领带店的店主。曾宪梓最初就是从这里接触到领带生产和销售工作的。但哥哥的领带店规模太小,没有什么发展前途,对于胸怀创业大志的曾宪梓来说,也很难有用武之地。
曾宪梓开始寻求新的发展道路。
1968年,曾宪梓带着母亲、妻子和3个孩子,再次来到香港。开始他们只能寄住在姑母家里。后来叔父从泰国汇来一点钱,从这点钱中扣除给姑母过春节的费用以及租房的费用剩下的,就是他'发家致富'的全部资本了。
香港永远是个竞争激烈的地方。每个人都在做发财的美梦,然而,真正能发财的人,那就简直如凤毛麟角!
曾宪梓在商业圈子里打听信息,分析行情,从商品橱窗、电视广告以至街谈巷议中,捕捉机遇,选择着自己的突破口。
他最后还是选中了领带。
领带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装饰品。据专家考证,秦始皇陵兵马俑中,军士的颈下就系着中国最早的领带,距今天已有2000多年了。欧洲人使用领带大约始于17世纪,那时的罗马士兵喜欢在脖子上系一种类似领带的装饰物。直到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世,才正式宣布领带为一种高贵的标志,使领带成为服饰的一部分广为流传开来。随着时间的推移,领带在系法、款式、色彩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进和发展。进入20世纪,领带和西装相互依存,已经是表达男士风度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60年代中期的香港,受世界服装潮流的影响,西服盛行,不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都以西装为正式场合的服装,甚至连捡破烂的人也会有件便宜货西装!穿西装必须佩戴领带,因而领带也就成了抢手货。香港人不仅自己佩戴领带,借以表现自己的性格、风度、气质,在日常社交中,还常把领带当作馈赠的最佳礼品。曾宪梓通过调查还发现,当时香港的领带大多从外国进口,本地的领带业还很薄弱。他默默地在心里盘算,假如香港以400万人计,每人有一套西装,配一根领带,这领带的销售量也是非常可观的了!
曾宪梓决定要为400万香港人生产领带。
不过,这只是曾宪梓一厢情愿的决定。而当时无情的事实是,曾宪梓的手中只有6000港元的本钱,生产领带的一切都还只存在于他美妙的想象中。
曾宪梓争取到了母亲和妻子的支持,立刻将自己的计划付诸实施。他曾在哥哥的小领带店里,看到过领带生产的大致情形,现在便着手进行筹备。没有厂房,他将租来的住房一隔为二,前面做店铺,后面做居室。没有工具,他买回了一架蝴蝶牌缝纫机。没有工人,他自己动手。曾宪梓的'一人工厂'就这样诞生了。他为自己定下每天生产、销售5打(每打12条)领带的目标,因为只有这样,他得到的利润才够维持一家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