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珠宝巨子郑裕彤
1925年8月26日,郑裕彤出生于广东顺德县贫穷偏远的伦教镇。
郑家不是个有钱人家,加上当时广东境内连年战火不停,生活就更加困难,只好全家避难到澳门去谋生。
在殖民主义统治下,澳门也不是穷人的天堂,少年郑裕彤眼中所见和耳中所闻的,多是人间的苦难和不平之事。小学毕业后,郑裕彤就失去了继续求学的机会。母亲无可奈何地对他说:'不要再读什么书了,你也长大了,该去找点零活干,挣点钱养家糊口了。'
就这样,郑裕彤走上了打工仔的道路。那时的郑裕彤,个子不高,身材单薄,但是机灵而乐观,整天有说有笑的,打工的苦和累似乎也减轻了。1940年,15岁的郑裕彤到父亲的朋友周至无所开的'周大福金铺'去当学徒,最初的工作只是扫地、倒痰盂、洗厕所,空余时间才在店面学习接待点小生意。
那时,在店里做伙计、当学徒的人,总指望自己将来能有机会出人头地。但是大家都知道,最后能成功的人是很少的,所以连学徒之间都免不了明争暗斗。每个人掌握的做生意的诀窍,绝对保密,再不肯告诉别人;一有机会总还想到老板面前告别人的状。郑裕彤做事勤快,爱动脑筋,机灵可爱,常常得到老板的夸奖,所以就更多地受到别人的关注。有一段时间,郑裕彤早晨上班总是跑得气喘吁吁,还常常迟到,很快便有人去向周老板告状,说郑裕彤学徒不安心,很可能是想'跳槽'了!
周老板也觉得郑裕彤近来有些反常。这天早晨,周老板故意早早地来到金店,伙计们开工好一会儿了,才看见郑裕彤跑得头上冒汗赶来。周老板板起脸,严厉地责问他说:'你从哪里来?为什么迟到?'
郑裕彤解释说:'我看人家珠宝行做生意去了。'
周老板好奇地望着这个小伙计,忍不住问他:'那你说说,你看出什么名堂没有?'
郑裕彤胸有成竹地回答:'我看别人家的生意,比我们店里做得精明,只要客人一踏进店门,店里老板、伙计总是笑脸相迎,有问必答;无论生意大小,一视同仁;即使这回生意做不成,人家留下一个好印象,下回还会光顾……待客礼貌、周到是非常重要的!'
周老板听了十分高兴,他当然明白,这些都是经商的诀窍,能从一个小学徒口中说出来,就更加难能可贵了。他沉吟片刻,又问:'就是这些了?'
郑裕彤见老板高兴,便兴致勃勃地朝下说:'还有,店铺一定要选在生意旺地,门面要装演得新颖别致,珠宝行和金铺更要豪华气派,不能简陋寒伧……我看人家把钻石放在紫色丝绒布上,宝光闪闪,拍出来的广告照片,效果很理想!我想我们金店也应该扩大珠宝生意。'
郑裕彤这一席话,使老板从此对他另眼相看,认定这小伙计将来会有前途。当天晚上,周老板就递给郑裕彤一个小红包,里面装着他对郑裕彤的奖励。那以后,周老板总是有意识地培养郑裕彤,提拔他当店里的主管,使他能施展才华。逢年过节,周老板总是把郑裕彤叫到自己家里去吃饭。到他成年之后,周老板又把女儿周翠英嫁给了他。人们都羡慕郑裕彤的运气好,郑裕彤的母亲说:'你们只看到了幸运,却没有看到我儿子工作起来像拼命!'
郑裕彤和周老板成了一家人,周老板在经营上也就更加放手让他去干。1945年,周老板让郑裕彤到香港大道开设了一家分店,到50年代中期,郑裕彤已经掌管着周大福珠宝行的全部账务,并且负责黄金交易和钻石、珠宝生意。经过十几年的苦心经营,郑裕彤的经验越来越丰富,业务也越来越广。1956年,周大福珠宝行的一位老股东,把自己全部股份转让给了郑裕彤;岳父周至元也只保留了部分股份,而把经营权全部交给了郑裕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