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阅读上一章

第9章:第二章

—— 二 ——

两位行客一进到山脚下,就感到阴凉沁大,非常快意。吕之悦对张汉说:'我们等一等云官。'他俩各占一块大青石坐下歇脚。这里绿树合围,溪水潺潺,十分幽静。在骄阳下走了一个时辰,吕之悦不免有些气喘,张汉也满头是汗,文雅地用衫袖在脸上轻轻沾着。

同春提着一只竹篮跑到跟前,打开篮盖,把热粽子分给吕之悦和张汉,笑道:'端午节的时令货色,比平日的好。寺观里出家人做的,很干净。'三人都饿了,剥了粽叶大嚼,吃得格外香甜。同春一面吃一面指手画脚地介绍:'那是挂月峰,那是紫盖峰,上边,瞧见吗?松树林子中间,古塔那儿叫万松寺,西边就是舞剑峰,老人说是李靖舞剑的地方……'吕之悦纵目观览,点头赞赏:'峥嵘突兀,峰峦竞秀,苍松擎天,飞泉奔泻,果然名不虚传,京东第一山!'同春兴头更大了:'对,对!人们都说,这盘山是五峰八石七十二寺观,上盘奇松,中盘怪石,下盘飞泉,可以跟天下胜景比高低哩!'张汉叹道:'九华奇秀,不入江上名山志;巢湖亦江淮巨浸,不入禹[yǔ]贡水经。盘山何足道,居然名扬四海。山川有知,宁不感愤!'他是在说山水还是说人?吕之悦和同春都看着他,他轻轻一笑,仿佛回过神来:'老前辈尚记家乡风物否?人道江南景似江南人,文弱秀雅有余,壮阔雄豪不足,其实不然!

钱塘大潮就不必说了,只大月渡太湖,大雪渡扬子江,都是非常奇景!当年道出江左,阅月间我遍历诸地,纪之以诗,至今犹难忘怀。'张汉请求再三,才得随同吕之悦出京访贤。吕之悦对他人品虽不无疑惑,但还是爱他才学,也就收了这个弟子。现在张汉把话说到这个地步,明明想显示诗才。吕之悦向来不爱忤人,接口便道:'想必是得意之作了,倒要领教。'张汉清清嗓子,吟诵他的《大月渡太湖》:'广寒八万四千户,太湖三万六千顷。姮娥子与洞庭君,良夜迢迢斗冷清。

弯弯月子照当头,翦翦春风不住流。如此烟波如此夜,居然容我一扁舟。'吕之悦轻轻拍了拍巴掌,笑道:'好!看来你当年颇有气概,想必是雄心勃勃的了?'张汉扬眉挺胸道:'丈夫既有此六尺身,何以不流芳千古!

应举不作状元,仕宦不至将相,虚此一生!'同春着迷似地望着张汉,心里充满敬仰。这样年轻、这样有才华,对同春又如此看重的人,他没有遇到第二个。

由于吕之悦的斡旋,安王府戏班把同春由庆乐班买去。庆乐班不敢讹拿,只按当初佃进的三百两身价加三成三,算了四百两银子。随后安王爷一句话,放同春脱籍为民。同春感激涕零,听说吕之悦要往京东一行,便自告奋勇地为他带路,然后便回马兰村。一路上,同春轻松愉快,活泼得象天上自由飞翔的小鸟。他拿吕之悦当长辈尊敬和服侍,也记得张汉在自己心头引起的知己感。张汉的才华和雄心,使他联想到许多戏台上的英华人物:周公瑾、李存孝、陆逊,还有潘岳、唐伯虎等等。瞧,张汉不也很有光彩,很令人倾慕吗?……他太年轻,不明白张汉对他的看重和赞赏是为了接近吕之悦,也看不清吕之悦对张汉的保留态度。

张汉一见吕之悦含意不清的微笑,连忙自我解嘲地掩饰道:'这都是早年的痴想。如今,壮志销磨已尽,此生当终老江湖了。'同春心头又闪过泛舟五湖的范蠡、富春江上的严子陵。

吕之悦平静地笑道:'真能为天下万民忧,登第拜相亦是好事。'张汉怔了一怔,低头拱手恭敬地说:'老前辈金玉良言,晚生谨受教。'同春蹲到溪边舀水,笑着介绍:'这股泉水从翠屏峰出来,一路都在石头上流,叫涓涓泉,又清又甜,四季不干,什么时候喝它都不会闹肚……咦!这是什么?'清澈见底的泉流中,一片字纸飘浮而下。同春连忙捞上来,吕之悦和张汉一看,却是一页刻写精美的《离骚》,不过无头无尾。纸形很方正,并无损伤。

张汉道:'莫非盘山里藏有大贤?'

吕之悦看着这页湿淋淋的《离骚》出神。同春喊道:'又下来一张!'他赶去捞过来。仍然是《离骚》,内容正好与前一页相接。

吕之悦说:'端午佳节,或许有人在祭奠屈原。'张汉说:'果真如此,这人决非寻常之辈。'同春提议:'我们循着溪水逆流向上,总能见到他的。'吕之悦夸赞这是好主意,三人便沿着泉流上山。林木葱茏,峰回路转,路旁怪石十分别致:巨大的元宝石比马车还大;酷似菱角的紫石方圆数丈;古松伸臂,仿佛迎宾,可是松下横卧的一条二丈多长的石蟒,又会把来客吓一大跳。空谷下泉声低回,半山腰隐隐有咏哦之声。清溪绕半山亭流下,声音想必是从亭中传出。三个人借着茂密的林木遮掩,悄悄走近草亭,观看动静。

第1页已经结束,点击进入下一页

第9章:第二章

学名著文库
你刚刚阅读到这里

1/1

返回 凌力:少年天子
加入书架

加入书签

书籍详情 好学名著文库 恢复默认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