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四一一、大量能容 不动声色
觉人之诈不形于言,受人之侮不动于色,此中有无穷意味,亦有无穷受用。
【译文】
发觉他人的欺诈不要表现在言辞上,遭受他人的侮辱不要变动面部神色。这中间有无穷的意境趣味,也有无穷的享受效用。
【注解】
诈:诈〈动〉本义欺骗。《说文》:“诈,欺也。”《尔雅》:“诈,伪也。” 欺诈,用狡猾奸诈的手段骗人。《战国策燕策二》:“齐田单欺诈骑劫,卒败燕军,復收七十城以復齐。”
觉:〈动〉本义醒悟,明白。《说文》:“觉,悟也。”发觉,发现。唐柳宗元《三戒》:“觉无异能者。”
形于言:形于言即形言,表现在言辞上。南朝齐王俭《褚渊碑文》:“深识臧否,不以毁誉形言。”
动于色:动于色即动色,谓脸上显出受感动的表情。《后汉书班彪传》:“君臣动色,左右相趋。”
【评语】
古人处世待人讲究喜怒不形之色。当你发现某人做事有诈时,假如你立刻揭穿他的骗局,有时会招来意外之祸,因为对方可能在得意之时转为恼羞成怒的心态下,采取加害于你的更不利行动,可见作者所主张的“觉人之诈不形于言”还不是一个单纯的修养问题,乃是一个跟自己有切身利害关系的问题。当你不幸遭受他人的凌辱时,是更让人难堪的事,最好不要立刻形怒于色,尤其在暴力事件和不良分子充斥的社会时代,假如你不乖乖接受对方的欺负,他可能立刻采取更不利于你的行动,所谓“好汉不吃眼前亏”,还是以能做到古人那种“唾面自干”的修养功夫才行。所谓不动于声色,是指不违害社会公德的有原则的忍让,如为些许小事大动干戈是得不偿失的,在明显力量悬殊的情况下被一时的怒气所激发也是不智之举。息事宁人,以退为攻都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但是忍让退让需要有涵养,只有涵养深厚才能做到所谓“大量能容,不动声色”。人家侮辱我、作弄我、欺骗我,而我能够包容含蓄,不发一言,不表愠怒,所谓“喜怒不形于色,是非不辨于言”,使他人无从捉摸我的内心深处。这其中的趣味是奥妙无穷,同时也藏著很大的机谋与作用。所谓“静以制动观人入微”,则他人对你再也不敢加以侮弄欺骗了。
【注089】明陈继儒《小窗幽记卷十一集法》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