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三四二、躁极则昏 静极则明
时当喧杂,则平日所记忆者,皆漫然忘去;境在清宁,则夙昔所遗忘者,又恍尔现前。可见静躁稍分,昏明顿异也。
【译文】
每当周围喧闹嘈杂的时候,平时所记忆的事物,就都全然忘却消去;每当周围清闲宁静的时候,往日所遗忘的事物,又会忽然浮现眼前。可见宁静和浮躁稍微区分,昏暗和明朗顿时截然不同。
【注解】时当:本意适当。《三国志吴志顾雍传》:“雍为人不饮酒,寡言语,举动时当。”此作字面解,“每当……的时候”。
喧杂:喧闹嘈杂。《旧唐书高祖纪》:“近代以来,多立寺舍,不求闲旷之境,唯趋喧杂之方。”
平日:平时,平常的日子(区别于特定的日子,如假日、节日等)。《汉书汲黯传》:“大将军闻,愈贤黯,数请问以朝廷所疑,遇黯加于平日。”
漫然:犹浑然,全然。宋范公偁《过庭录》:“邵伯恭侍郎守长安,既去久之,以书抵亲识曰:‘自去长安,唯酥梨、笋时復在念,其他漫然不復记忆。’”
忘去:忘却,忘记掉。唐张籍《寄苏州白二十二使君》诗:“此处吟诗向山寺,知君忘却曲江春。”消去,消失,消散。汉王充《论衡遭虎》:“夫吉凶同占,迁免一验,俱象空亡,精气消去也。”
清宁:清明宁静。语本《老子》:“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
夙昔:前夜。《文选〈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远道不可思,夙昔梦见之。” 李善注引《广雅》:“昔,夜也。”泛指昔时,往日。汉桓宽《盐铁论箴石》:“故言可述,行可则。此有司夙昔所愿覩也。”
恍尔:恍,〈副〉猛然,忽然。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恍惊起而长嗟。”尔,〈助〉形容词、副词的词尾,相当于“然”。《论语》:“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静躁:静和动。见三四○m【注解】
【评语】
水清明月現,心静思自明。当我们用木杖去搅请静水,水混了泥沙都会浮起来,这时候水底的任何东西都看不清了,等水澄清了之后,泥沙沉到底下,这时候就看得一清二楚。当我们事务纷忙时,情绪杂乱,脑筋被弄得把平日所记忆想象的、过去的、現在的、未来的,都突然模糊不清了。等到事情过去,心裡才平静了下來,这时候便慢慢的把过去忘记的事情,一件一件的像放映影片一样出現在心头。这一闹一静的中间,表现出一昏一明的差別。所以,我们的心要常保持清靜,对于外事外物自然能够了解得非常透彻。有句俗话叫“心静自然凉”,对于一个人的心态调整来讲同样适用。在吵杂的环境中,人的情绪易受波动,脑子不太清明,这时就需要调节自己。心情平静精神自然集中,精神集中思考自然周密,所以李鸿章才有“清明在躬,志气如神”的名言。“拂意则忧,顺意则喜,志得则扬,志阴则馁,七情交逞,此心何时安宁?”这些话虽然没告诉世人如何来维持心神的宁静,不过我们却可以看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乃是“清明在躬,志气如神”的源泉。所以,人应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可拂意则忧,顺意则喜,志得则扬,志阻则馁,七情交逞,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是无以成就事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