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阅读上一章

第51章:敬鬼神而远之

【原文】

樊迟问知(1),子曰:“务(2)民之义(3),敬鬼神而远之(4),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论语雍也第六》)

【注释】

(1)知:音“智”,同“智”。

(2)务:从事、致力于。

(3)民之义:人伦合宜的道义。

(4)敬鬼神而远之:远,音“院”,远离、不接近。指对鬼神要心存敬畏,但又不生邪念去招引追求。

【语译】

樊迟问怎样是智,孔子说:“专心致力于人伦合宜的道义,对鬼神要心存敬畏,但又不生邪念去招引追求,就可以说是智了。”樊迟又问怎样才是仁,孔子说:“仁人对于劳苦难事,做在人家前面,对于结果收获,得在人家后面,这就可以说是仁了。”

【研析】

因材施教时,针对对方的资质,例如:个性、面临的问题、理解力、能力等方面,给予适当的开导。简单明了务实地讲,专心做好人的本分,尽心尽力让自己符合人伦道义,鬼神“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何必招惹呢?招惹有何益处呢?徒增庸人自扰而已,敬而远之,但又不是否定鬼神的存在,这才是理智的态度。更简单地说,仁者专注在苦乐和得失,先苦后乐,有舍有得,有失必有得,先失后得,为什么要这样呢?仁者凡事先为他人着想,善待他人。苦和失是最容易做、最常遇到,也是别人最能感受和理解的事,从最身边最平易的事做起,仁、智并不远。修养心性哪里需要好高骛远、恍兮惚兮、神魂颠倒的呢?

【延伸思考】

1、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人往往不去想如何提高心性、思想,专心做好人的本分,尽量符合人伦道义,却向外求这求那,求神问卜,搞得神魂颠倒,失去理智,殊不知不做好本分,求神问卜,恰恰是招惹麻烦,发生不如意事的原因。

想想看:你相信鬼神能消灾解厄吗?鬼神会白白替人消灾解厄吗?鬼神会不会附上人身呢?“请神容易送神难”,可不可怕呢?

2、人生有很多苦难,贫富都一样,都想追求幸福的生活,实际上大家日子都不好过,但都想要幸福。如果有人能不辞辛劳、刻苦耐劳,抢着为别人付出,而又不问收获不居功,不争出人头地,不求功成名就,这样的人是不是很难得,说起来是不是很简单,你做得到吗?如果能够改变自私的想法,以苦为乐,凡事先为他人着想,真诚善待他人,成为一种习惯,久了心性是不是就提高了?这样是不是就是在修行仁德呢?

【历史故事】

韦驺

有个叫韦驺的人,懂音律,善于长啸,自称“逸群公子”。去参加进士应试,没考中,就再也不考了。他常说:“男子汉志在四方,岂能屈节于风尘呢!”

后来韦驺游历到岳阳,被岳阳太守录用为手下,几个月后称病而去。韦驺的弟弟韦騋,坐船时淹溺在洞庭湖中。韦驺在湖滨痛哭,并把船停泊在湖神庙下,想把庙烧掉。他对着湖神庙说:“花了那么多钱修了这湖神庙,是为了能使老百姓得到佑护平安度日。我弟弟穷困,却遭此大难,要你这湖神庙有什么用!”

就在他在船上小睡时,梦见一个衣着盛服的神人来见他,并对他说:“幽冥从来没有冤枉杀过一个人。你的先父过去作过这里的地方官,他为人刚正不阿,鬼神都怕他的正气。他上任后,下令撤掉了很多不该建立的祠庙,但其中有两座庙是不该撤的。这两座庙神就向天帝上诉,天帝最初不接受,二神一直告了十多年。后来天帝允许让你们韦家的后代中死一人,来向二位庙神谢罪。要死,就得在你们后代中找一个最没有出息的人去死,你弟弟正好是这样的人,因而就选择了他。如果你找不到你弟弟的尸体,那就是我的失职,我立刻让水工把你弟弟的尸体给你送来。”

韦驺惊悟后,就打消了烧湖神庙的念头。后来,果然在湖边岸上找到了弟弟的尸体。当天夜晚,韦驺又梦见湖神来向他道谢说:“鬼神并不畏惧愤怒,但惧怕那些果断勇敢的人,因为他们心地至诚。你就是这样一个果敢诚恳的人。过去洞庭湖里响起的乐声,都是由我来负责的。我现在要为你献上一曲黄帝的《咸池》,以感谢你的厚惠,为你释去浮世的忧愁烦恼。”这时,韦驺突然看见空中出现了不少乐器,乐曲铿锵振作。韦驺深为叹异。曲终时,韦驺也醒了。

(出自《甘泽谣》)

  • 好学考试H5触屏版开放内测
第51章已经结束,点击进入下一章

第51章:敬鬼神而远之

学名著文库
你刚刚阅读到这里

1/1

返回 论语精讲
加入书架

加入书签

书籍详情 好学名著文库 恢复默认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