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阅读上一章

第181章:恭宽信敏惠

【原文】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1)、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2)焉,敏则有功(3),惠则足以使(4)人。」(《论语阳货第十七》)

【注释】

(1)宽:宽厚、度量大。

(2)任:信任。

(3)功:成效。

(4)使:音「始」,役使。

【语译】

子张向孔子问怎样才是仁。孔子说:「能在世上实践五种美德,那就是有仁德了。」子张说:「请问是哪五种?」孔子说:「谦恭、宽厚、诚实、勤敏、施惠。谦恭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诚实就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勤敏就能做事显出成效,施惠于人才好役使别人。」

【研析】

修行仁德,不可能一步登天。「师也辟」(《论语先进》),是说:子张(颛孙师)个性偏激。孔子针对子张的情况,提供他实行仁德的方式,也就是这五种美德:谦恭、宽厚、诚实、勤敏、施惠,正好可以纠正偏激的个性这样的道德缺失。

如果仁德是符合中庸的德行,那么现代人具备仁德的人就更少了,因为现代人的道德水平偏离中庸太远了,所以道德缺失也更严重了,例如:个性偏激的人更多了,所以傲慢自大、心胸狭窄、不诚实、好逸恶劳、斤斤计较的性格特征,就充斥整个社会了。现在许多人的言行老是在背道损德,最好的良方解药,就是归正自己的思想、道德观念,念兹在兹,抱持着这些美德,贯彻实践这些美德。

【延伸思考】

1、目前学校教育反映社会人心的现状,对于品德教育的漠视和无可奈何,以及急功近利的种种特征,在在显示许多人的个性已经很偏激,谦恭、宽厚、诚实、勤敏、施惠的美德,已经不多见。

说说看:做好人、表现好品德真的会饱受欺压和攻击吗?真的会被认为是人中的异类吗?这是什么社会?为什么会这样?如果大家的想法接近这样,请分析一下这种众心理形成的原因和代表的意义。

2、本着真诚、善良和宽容谅解的纯真本性,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谦恭、宽厚、诚实、勤敏、施惠等美德,是完善道德修养的一个不错的办法。试试看:使自己习惯实践这些美德,并分析所遇到那些困难,思考如何突破万难,以达成仁德的目标。

【阅读资料】

谦卑是美德

爱因斯坦是一位有名的科学家,他对原子能的研究和发展有很大的贡献。因此,世界各国纷纷邀请他去演讲。

有一天,他应邀到比利时参加演说。国王派遣大批官员和车队前往车站迎接。谁知道爱因斯坦早己经拎着箱子独自步行到皇宫。

以爱因斯坦在世界上享有的声誉,走到哪里都可以受到人们的尊宠和欢迎,可是他并没有以自己的身分地位自豪,反而更加谦卑。

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即便他写的文章己经达到登造极的地步,他依然懂得谦卑的向别人求教。他在文学界能享誉盛名,也是其来有自的。

古谚:「谦受益,满招损。」一个大容器,你再怎么加水,也不会溢出来;一个小茶壶装了几口水就满了、溢出来了。越谦卑的人,心的容量越大,他能承载得越多。

还有一句谚语:「半桶水响叮当。」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没有真才实学的人,自吹自擂;有学识的人,己经很饱满了,反而非常谦卑。

谦卑的人不会显示自己;谦卑的人不会沾沾自喜。因为谦卑的人腰永远是弯的,他可以接受别人的批评和建议,因此他的德性和技能会不断地增长。

自古以来谦卑就是美德。后代子孙,应该把这种美德发扬光大。

人有宽容品自高

人世间的好人遇事经常讲涵养,注重道德修养的人则经常谈论如何修心养性。一个人的心性或修养与他的宽容程度有很大的关系,人有宽容品自高。如果能做到「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他的思想境界就已经很高了,人只有通过修炼才能达到高尚的思想境界。

在古代,有一个脾气暴躁的年轻人,来到大德寺找一休和尚请教修养心性的方法。他一踏进门,就急忙对一休和尚说:「禅师,我已经下定决心,从今天起绝对不与任何人吵架或打架了,就算有人对我吐痰,我也会默默地将它擦掉,绝对不会与那个人争吵。」一休和尚听后笑着回答说:「很好,不过当别人向你吐痰时,你也可以不擦掉,让它自然地在脸上风干就好了」。这个年轻人一听,心中有些不服气,就说:「这未免太强人所难了吧!让这么侮辱人的痰在脸上自行风干,我可没有那么大的心胸啊!」

一休和尚听后摇了摇头说:「这一点也不难啊!如果你完全没有与别人发生纠纷,而对方却仍然向你吐痰,那么这种人根本就如同一只苍蝇。你想,苍蝇这种昆虫一向目无法纪,肆无忌惮,无论你如何责骂它也没有用啊!所以让这种「苍蝇人」吐了痰,一点也不会造成耻辱,那么你又何必为这种没有用的人动怒呢?」年轻人听完后,接着问一休和尚:「如果有人挥拳打我呢?」禅师回答说:「以同样宽容的态度对待他!」没想到一休和尚刚刚说完,这个年轻人竟一拳打了过来,重重地打在禅师的大光头上。这个年轻人不以为然地瞪着禅师,问他说:「如何?我这么打您,难道您不生气吗?」一休和尚若无其事地笑了笑说:「哈!我的头可是坚硬如石,你那么用力出拳,恐怕已经伤到手了吧!痛不痛啊?」年轻人见禅师一点也没有恼怒的神情,态度极为从容、优雅,没有一丝造作,面对一休和尚的宽容,他一时间尴尬得说不出话来。

年轻人此刻才知道,一休和尚的宽阔心胸以及修养有素的思想境界,自己根本是望尘莫及的。真正有修养的人都是看淡了人世间的名利得失,在高境界看问题的。一般人无法理解修养有素者的思想与行为,因为思想境界相差太远了。

  • 好学考试H5触屏版开放内测
第181章已经结束,点击进入下一章

第181章:恭宽信敏惠

学名著文库
你刚刚阅读到这里

1/1

返回 论语精讲
加入书架

加入书签

书籍详情 好学名著文库 恢复默认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