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阅读上一章

第118章:子欲善而民善矣

【原文】

季康子(1)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2),以就(3)有道(4),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5)之德草,草上之风(6),必偃(7)。” (《论语颜渊第十二》)

【注释】

(1) 季康子:姓季孙名肥,康为谥号,春秋鲁国卿大夫,鲁三家之一,封地在费邑(今山东省费县)。当时鲁被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三家瓜分。季孙氏看重权势,权势甚至大过鲁哀公,僭越周礼,例如:在家祭典使用天子的八佾舞,孔子对此表示“是可忍,孰不可忍也”;去泰山做天子祭祀的事等。当时冉有、子路是他的谋臣,闵子骞也曾当费宰。

(2) 无道:无道德的坏人。

(3) 就:亲近、依从。

(4) 有道:有道德的好人。

(5) 小人:指普通百姓(心性修养不如君子)。

(6) 草上之风:上,加。指风加于草上。

(7) 偃:音“演”,仆,倒。

【语译】

季康子问孔子如何治理政事,说:“如果杀掉无道德的坏人,而亲近有道德的好人,这样好吗?”孔子说:“您治理政事,哪里用得着杀呢?您想重德行善,人民也会跟着重德行善。君子的德就像是风,普通百姓的德就像是草,风吹在草上,草一定倒。”

【研析】

为何应该行“德政”?为何有道的君子应该居上位?仁善的君子为何能积大德?其实这不就是天理吗?这不就是顺应宇宙的规律吗?生命要生生不息,兴盛繁荣,唯有谨守正直的本性,重德行善才是正道,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德经》)。君子居上位是合理的,这样才能广施德泽,才是人民之福,重德行善的人们,也将歌颂君子,理应尊敬君子,也能从中明白“善有善报”的理,君子有机会为人民做大好事积大德,行正道,是最好的示范和教化。

古人诚善厚道,就算有机会,也常自惭何德何能,推辞相让不敢居上位,因为他们敬畏天理,慎重其事。后来为何出现“兵征天下,强者为英雄”、“成者为王,败者为寇”,刑罚盛行,当政者要“杀”人民了呢?这在诚善的古人来看都是强暴的罪行,这样的人居上位,就是暴君行暴政,人们会反省自己犯了什么大过,才有此恶报。但在乱世,这些事却被视为理所当然了,因为人们的心性道德水平已经大滑落,德少业多的人,本来就不会有什么好日子过的,所以不只是人因福德厚薄而有君子小人之别,就连时代也因此有太平乱世之异,为什么呢?正所谓“善恶有报”。

【延伸思考】

第1页已经结束,点击进入下一页

第118章:子欲善而民善矣

学名著文库
你刚刚阅读到这里

1/1

返回 论语精讲
加入书架

加入书签

书籍详情 好学名著文库 恢复默认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