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阅读上一章

第11章:匈奴列传

题解:

《匈奴列传》是研究匈奴民族发祥发展最早最权威的历史资料,建立了我国历史上较早的民族史研究。司马迁以比较客观的态度对匈奴这个游牧民族的疆土物产、社会制度、风俗人情、历史发展予以相当详细的记载,同时,也描述了匈奴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尤其是与华夏这样文明较为发达的“冠带之国”绵延几个世纪的反复冲突,其中又特别强调了匈奴与汉武帝时期封建帝国的对峙状态。在这篇文章里,司马迁还通过历史的回溯表明汉族和匈奴本是同祖的兄弟,消解了“华夷之辨”,强调民族间的平等相处、不同文化的相对独立。这超越了历来“尊王攘夷”、“内中国而外夷狄”的妄自尊大与狭隘封闭观念,因而,极具进步意义。

全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记述匈奴的历史演变及其同中国的历史关系,对其民族各方面的特点也作了一个广角扫描。第二部分写汉朝初年,匈奴与汉朝的征战、和亲及其背信弃义、反复无常的表现。其中,对冒顿单于的着墨较多,写得也很生动曲折,一方面表现了冒顿单于刚毅果决、深明韬略同时又野心勃勃、贪婪暴戾的性格特征,另外一方面又从这个重要历史人物身上纲举目张地突显出匈奴在这一时期侵略扩张的历史进程。第三部分是本文的中心,记述汉武帝时代,汉朝与匈奴之间长期的以对抗、战争为主的紧张关系。第四部分是本传的论赞部分,以“微言大义”的笔法表达了司马迁对汉武帝时期中国与匈奴关系的看法。

正如司马迁所指出的,自已要表达的观念“切当世之文而罔褒”,有不少“忌讳之辞”,所以,他采用了寓论断于叙事之中的写法。虽然结尾连用两句“唯在择任将相哉”,那不过是表层意义结构而已。这个批评是在全文结尾处提出的,联系前面的叙事部分,我们会觉得奇怪:前面的叙事和这里的议论没看出有什么紧密联系啊?于是,我们就会把视野再次投向前面的叙事部分,探寻太史公的言外之意。

经过探寻可以发现:文章中不但记述了汉高祖“使刘敬结和亲之约”,高后“复与匈奴和亲”,文帝“复修和亲之事”,景帝“复与匈奴和亲”,而且不怕耗费笔墨地引录了汉寄匈奴的两封书信以及文帝所下的诏书,强调如果坚持和亲,可以“使万民耕织射猎衣食,父子无离,臣主相安,俱无暴逆”,“寝兵休卒养马,世世昌乐”,“元元万民,下及鱼鳖,上及飞鸟,跂行喙吸蠕动之类,莫不就安利而辟危殆”,表现出一种关心民众疾苦和共建和谐民族关系的情怀。在此期间,汉廷与匈奴的争战也只是“逐出塞即还”,“汉兵至边,匈奴亦去远塞,汉兵亦罢”;“终孝景时,时小入盗边,无大寇”,直至汉武帝即位初年,“匈奴自单于以下皆亲汉,往来长城下”。

可是,武帝的马邑之谋是一个转折点,引起了一系列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但总不能制止匈奴的骚扰。虽然后来卫青等人将匈奴逐出了漠北,司马迁却以极简略的笔致记述频繁的战事,以详细的、令人触目惊心的事实与数据表现出汉廷损失的惨重。就在这客观的记述中、血淋淋的数据里,司马迁所要表明的态度与观点不已被我们深切感受到了吗?

正文:

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其畜之所多则马﹑牛﹑羊,其奇畜则橐駞﹑驴﹑骡﹑駃騠[1560]﹑騊駼[1561]﹑驒騱。逐水草迁徙,毋城郭常处[1562]耕田之业,然亦各有分地[1563]。毋文书,以言语为约束。儿能骑羊,引弓射鸟鼠;少长[1564]则射狐兔:用为食。士力能毌[1565]弓,尽[1566]为甲骑。其俗,宽则随畜,因[1567]射猎禽兽为生业,急则人习战攻以侵伐[1568],其天性也。其长兵则弓矢,短兵则刀鋋[1569]。利[1570]则进,不利则退,不羞遁走。苟利所在,不知礼义。自君王以下,咸[1571]食畜肉,衣其皮革,被旃裘[1572]。壮者食肥美,老者食其余。贵壮健,贱老弱。父死,妻其后母;兄弟死,皆取其妻妻之。其俗有名不讳,而无姓字。

夏道[1573]衰,而公刘失其稷官[1574],变于西戎,邑于豳。其后三百有余岁,戎狄攻[1575]大王亶父,亶父亡走岐下,而豳人悉从亶父而邑[1576]焉,作周。其后百有余岁,周西伯昌伐[1577]畎夷氏。后十有余年,武王伐纣而营雒邑,复居于酆鄗,放逐戎夷泾﹑洛之北,以时入贡[1578],命曰“荒服”[1579]。其后二百有余年,周道衰,而穆王伐犬戎,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自是之后,荒服不至。于是周遂作《甫刑》[1580]之辟[1581]。穆王之后二百有余年,周幽王用宠姬襃姒之故,与申侯有郤[1582]。申侯怒而与犬戎共攻杀周幽王于骊山之下,遂取周之焦穫,而居于泾渭之间[1583],侵暴中国。秦襄公救周,于是周平王去酆鄗而东徙雒邑。当是之时,秦襄公伐戎至岐,始列为诸侯。是后六十有五年,而山戎越燕而伐齐,齐釐公与战于齐郊。其后四十四年,而山戎伐燕。燕告急于齐,齐桓公北伐山戎,山戎走。其后二十有余年,而戎狄至洛邑,伐周襄王,襄王奔于郑之氾邑。初,周襄王欲伐郑,故娶戎狄女为后,与戎狄兵共伐郑。已而[1584]黜狄后,狄后怨,而襄王后母曰惠后,有子子带,欲立之,于是惠后与狄后﹑子带为内应,开[1585]戎狄,戎狄以故得入,破逐周襄王,而立子带为天子。于是戎狄或居于陆浑,东至于卫,侵盗暴虐中国。中国疾[1586]之,故诗人歌之曰“戎狄是應”[1587],“薄伐猃狁,至于大原”[1588],“出舆彭彭,城彼朔方”[1589]。周襄王既居外四年,乃使使告急于晋。晋文公初立,欲修霸业,乃兴师伐逐戎翟[1590],诛子带,迎内[1591]周襄王,居于雒邑。

当是之时,秦晋为强国。晋文公攘[1592]戎翟,居于河西圁﹑洛之间,号曰赤翟﹑白翟。秦穆公得由余,西戎八国服于秦,故自陇以西有緜诸﹑绲戎﹑翟﹑獂之戎,岐﹑梁山﹑泾﹑漆之北有义渠﹑大荔﹑乌氏﹑朐衍之戎。而晋北有林胡﹑楼烦之戎,燕北有东胡﹑山戎。各分散居溪谷,自有君长,往往而聚者百有余戎,然莫能相一[1593]。

第1页已经结束,点击进入下一页

第11章:匈奴列传

学名著文库
你刚刚阅读到这里

1/1

返回 史记讲读
加入书架

加入书签

书籍详情 好学名著文库 恢复默认设置